[发明专利]汽车点火线圈铁芯多片式组合一次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6905.4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2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康利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2 | 分类号: | B21D39/02;B21D35/0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点火 线圈 铁芯多片式 组合 一次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点火线圈铁芯冲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点火线圈铁芯多片式组合一次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点火线圈铁芯生产方式为,先将原材料生产成为两片单片式成型,然后进行铆压做成品。具体的生产方法是:
1、老产品是需要订购0.5*1000*2000mm的矽钢片板材,然后利用剪板机将材料分剪成每条120mm宽。
2、需要人工上料到冲床内,每次只能冲剪一片,而且使用冲床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每台冲床需要人工2人,每分钟只能冲压60片。
3、将冲好的单片产品进行人工摆叠23片,要求叠放十分整齐(这个由于是手工操作,叠放时极易错位,每个工人每小时只能叠放50套产品)。
4、将叠放好的产品放入冲床内进行铆压,此时作业是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冲床需加装红外感应器,每个工人每小时只能生产50套产品。
5、由于是手动送料需要留下边料很大,每件产品废料比例达到50%,所以单套完整产品需要用材料240g。
以上作业方法,生产方式,模具结构,成品会有以下缺点:
1、导致模具冲压刀口磨损严重,产品冲剪毛边过大。
2、摆放叠铆单片时极易错位,导致产品报废。
3、产品一致性较差。
4、叠铆成型后,厚度不均匀。
5、产品单件消耗材料较多,原材料利用率低下(废料比例50%)
6、产品生产效率低下,每件产品加工费大约需要0.6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了上述现有的技术缺点,提供了汽车点火线圈铁芯多片式组合一次成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点火线圈铁芯多片式组合一次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用厚度为0.5mm、宽度为600mm的矽钢片,采用分料机分切成每片厚度为0.5mm、宽度为80mm的矽钢片;
步骤2:通过送料装置将分切出的厚度为0.5mm、宽度为80mm的矽钢片自动送料经冲床压铆机的级进模冲压落料、自动叠片、自动校平带料、计数,由冲床压铆机压铆成型,自动检测合格入库,再经过余料带收料装置,将余料带收卷。
具体的,采用的设备包括电控柜、冲床压铆机、级进模、送料装置、余料带收卷装置,所述电控柜内设有单片机,在经进模上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单片机控制电控柜上的电磁阀输出控制气缸实现自动叠片计数,所述级进模内设有一个防错纠正传感器,当该防错纠正传感器有误送控制信号时,信号输送到单片机进行对比采料计算处理并输出一个误送控制信号,控制冲床和级进模停止工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产品生产形状及生产方式进行更改,由单片式成型重叠铆压改为组合式成型,直接在同一幅模具内进行成型铆压,产品在同一工件内成型,直接生产出成品,经改进后的产品,生产流程简单,安全性高,无需人工摆放、堆叠,直接上料,调试机台即可生产,节约人工;此外开机人员减少且为连续性生产,所以每小时可生产1000套产品,物料利用率高,边料少,废料比例下降(只有20%)。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单台机日产可达1万套),产品质量能稳定不易错位,一致性很高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
因此本发明的好处总结为:
1、产品冲剪毛边较小,模具连续性高。
2、无需堆叠成半成品再加工,一次成型,不良率低。
3、产品一致性较高,产品质量尺寸稳定。
4、物料利用率提高,比以前减少30%废料。
5、产品生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每件产品加工费只需0.1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工艺设备配套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康利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遵义康利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69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EPS门及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摄像头的汽车电动车窗防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