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装置和消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8288.1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3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孔峰;张晓叶;程洁红;姜翠萍;路娟娟;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12M1/34;C12P5/02;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培英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消化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主体(1)、上盖(2)、循环泵(3)、输水管路(4)、回水管路(5)、控制阀和原水池(7);循环泵(3)为双向循环泵;上盖(2)设置在反应器主体(1)的顶部,密封反应器主体(1)内部的空腔;循环泵(3)通过输水管路(4)将原水池(7)中的废液输送至反应器主体(1)底部的进水口,循环泵(3)通过回水管路(5)将反应器主体(1)内部的反应液从上方回流送入反应器(1)内部;
反应器主体(1)的内部设有固相反应区(11)和液相反应区(12),反应器主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排泥口(13);液相反应区(12)包括上、下筛网(12-1)和两个筛网之间的填料(12-2);固相反应区(11)位于的上筛网的上方,固相反应区(11)的底部设有排泥口(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2)上设有出气口、回流进水口和测温口;出气口与出气管(21)相连通,出气管(21)与气体储罐相连;回流进水口与回水管路(5)的出水口相连通;测温口内设置用于检测反应器主体(1)内部的温度的测温探头(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路(4)按照液体的流向依次包括第一管道(41)、第二管道(42)、第三管道(43)、第四管道(44)和进水管(45);第一管道(41)的进水口位于原水池(7)内的液面下方,第一管道(41)的出水口与第一三通的右接口相连,第一三通的左接口与第二管道(42)的进水端相连,第二管道(42)的出水端与循环泵(3)的右侧端口相连,循环泵(3)的左侧端口与第三管道(43)的进水端相连,第三管道(43)的出水端与第二三通的右接口的相连,第二三通的上接口与第四管道(44)的进水端相连,第四管道(44)的出水端与进水管(45)的进水端相连,进水管(45)的出水端从反应器主体1的底部伸入反应器主体(1)内,进水管(45)的出水端连接布水器(4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路(5)按照液体的流向依次出水管(51)、第五管道(52)、第六管道(53)、第七管道(54)和第八管道(55);出水管(51)的进水端口位于液相反应区(12)的下端,出水管(51)的出水口与第五管道(52)的进水口相连,第五管道(52)的出水口与第三三通的左接口相连,第三三通的右接口与第六管道(53)相连,第六管道(53)的出水口接储液罐;第三三通的下接口与第七管道(54)的进水口相连,第七管道(54)的出水口与第二三通的左接口的相连,第七管道(54)通过第二三通、输水管路(4)的第三管道(43)与循环泵(3)的左侧端口相连,循环泵(3)的右侧端口通过输水管路(4)的第二管道(42)和第一三通与第八管道(55)的进水口相连,第八管道(55)的出水口与回流进水管(22)的进水端相连,回流进水管(22)的出水端从上盖(2)伸入反应器主体(1)内。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装置对餐厨垃圾进行厌氧消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菌种的驯化,驯化后的菌种附着在填料(12-2)上;
②餐厨垃圾的固液分离,将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固相垃圾的含固率为70%~80%,储放在原泥池;液相垃圾即废液储放在原水池(7)中待处理;
③物料的装填,打开反应器主体(1)顶部的上盖(2),将液相反应区(12)的上、下筛网之间填充满步骤①的填料(12-2),厌氧菌种附着在填料(12-2)内部;然后将原泥池中的固相垃圾转移至上筛网上方,固相垃圾的放置高度为反应器主体1高度的1/5~2/5,固相垃圾装填完毕后盖上上盖(2);
④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过程总耗时为24~42天,由3~5个消化周期组成,每一个消化周期依次包括浸没式厌氧消化过程和淋滤反应过程;浸没式厌氧消化过程中废液浸没固相垃圾;淋滤反应过程中液相反应区(12)中的反应液通过回水管路(5)输送至反应器主体(1)的顶部,反应液喷淋在固相反应区(11)的固体垃圾上方;3~5个消化周期结束后完成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2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