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铋流体注气后流量震荡的可视化分析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78389.9 申请日: 2014-04-29
公开(公告)号: CN103970992B 公开(公告)日: 2016-11-30
发明(设计)人: 周涛;霍启军;李云博;邹文重 申请(专利权)人: 华北电力大学
主分类号: G06F19/00 分类号: G06F19/00;G21C17/112;G21C17/032
代理公司: 北京康思博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6 代理人: 路永斌;余光军
地址: 102206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流体 注气后 流量 震荡 可视化 分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核能发电和反应堆安全分析领域,具体涉及领域为铅铋流体注入不同气体后在不同温度下热物性和流量震荡的分析。

背景技术

铅铋合金这种特殊的材料,其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存在诸多较以往普通堆型冷却剂的不同之处,开展铅铋合金的热工水力分析研究十分必要,铅铋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质方面有着许多特殊之处,它具有沸点高,熔点低的特点,同时还有着良好的中子学特性、抗辐照和传热性能好等优点。铅铋自然循环的一种形式是注入气体,气体的充入主要是为了提高自然循环的能力,称为冷循环。作为重要的冷却材料,它的热工水力特性对于所建造的实验台架或者是堆芯都有十分重要,这可以保证其热量的正常导出。而冷却剂的流量震荡一方面会影响传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可能会使加热段出现热疲劳,从而影响它的使用寿命,对系统不利。

现在世界各国对此进行研究的国家还不是很多,只有个别几个国家有实力搭建完整的试验台架进行研究。国内的起步比较晚,这些机构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已经建立好的实验台架进行铅铋自然循环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自然循环流量、传热等方面的特征。

2002年P.agostini等对一维的铅铋自然循环进行了实验;2011年G.Coccoluto等对NAICE回路注入氩气研究了铅铋自然循环流量;2011年A.V.Besnosov等对高温下的铅和铅铋流体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实验研究。现阶段国内ADS正处于起步阶段,对铅铋换热的研究较少,华北电力大学核热工安全级标准化研究所的邹文重对铅铋注气后的流动换热进行了研究;苏子威研究了铅铋的热分层现象;中国科学院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重点研究了铅铋合金材料的腐蚀性问题。目前,国内外涉及热工水力安全的铅铋自然循环流量震荡的研究非常少,也尚未形成一种分析方法。因此在不同温度下对铅铋流体注气后,研究其自然循环流量震荡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十分必要。

现有的期刊文件中,在电力学报2013年第28卷第4期中公开的文章编号为1005-6548(2013)04-0336-05的期刊,该期刊名称为液态铅铋合金热物性程序开发研究,该期刊中公开了物性计算程序,然而改程序知识简单的叙述了热物性的计算过程,并无深入的研究热物性的计算,该期刊也没有系统的对铅铋合金注气后产生的流量震荡现象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通过测量装置和双管循环装置完成对铅铋流体注气后流量震荡的计算和分析,使得铅铋流体注气后流量震荡的计算和分析过程便捷,流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一种铅铋流体注气后流量震荡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测量装置和双管循环装置共同完成,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初始化模块,其接收双管循环装置的温度值,并将温度值传递到数值计算模块,

数值计算模块,其接收初始化模块传递的温度值,并根据温度值计算出铅铋合金在该温度下的热物性参数,并将热物性参数传递到输出模块,

输出模块,其接收数值计算模块传递的热物性参数并将其输出CFD计算模型该方法包括:

(1)对双管循环装置进行网格划分,设定CFD计算模型的求解顺序,并设定收敛控制准则;

(2)双管循环装置中注入铅铋合金,分别对铅铋合金中注入不同量的氦气或氩气,然后根据测量装置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热物性参数;

(3)按照设定的求解顺序,列出求解方程,根据铅铋合金的自然对流特性,选定换热系数等参数的计算模型,通过迭代循环的方式,对其进行载荷数据的计算与传递;

(4)利用CFD软件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图像信息,将其直观的显示出来。

第二方面、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铅铋流体注气后流量震荡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求解的热物性参数包括密度、比热容、热导率、动力粘度、运动粘度。

第三方面、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铅铋流体注气后流量震荡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双管循环装置包括:

预冷段1,其中流通热介质的管路一端通过上升管道2与双管加热段3顶部相连,管体另一端通过下降管道4与冷却段5中流体热介质的管体顶端相连通;

冷却段5,其中流通热介质的管体顶端与下降管道4相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6与预热段7相连通;

预热段7,其一端通过第一管路6与冷却段5相连通,其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8双管加热段3底部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3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