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8585.6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卢震宇;王秋雷;章露慰;陈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47/03 | 分类号: | F16L47/03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乙烯 电熔鞍型管件 回旋 热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熔管件,特别是涉及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
背景技术
聚乙烯电熔管件是通过接线柱联接电熔焊机,由电熔焊机输出恒定的电压供给装配完成的聚乙烯电熔承口管件和聚乙烯管材,使预置在管件内的电阻线产生热量,电阻线对管件和管材进行加热,达到熔融状态的管件和管材在一定的压力下分子链重新联结,达到规定焊接时间后管件和管材进入冷却阶段,冷却过程当中管件和管材中间的聚乙烯分子链重新排列结晶,以达到管件和管材熔接的目的。现有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电阻线大都是在热线盘上设置一个单回旋线槽,将电阻线从单回旋线槽的最外面开始布线,至最里面一圈线槽布线结束后,再将最里面一根线通过一根绝缘软管径向搭接在各个线圈上,并在布线过程当中使用专用烫线烙铁将电阻线定位在线槽内(如图3),该结构由于电阻线最后径向搭接在各个线圈之上,焊接时极易发生短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避免管件和管材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短路,提高焊接质量的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
本发明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线盘本体,在热线盘本体上设置左接线柱、右接线柱、内回旋线槽和外回旋线槽,内、外回旋线槽中设置电阻线,在线盘本体的中部有热线回旋区,电阻线经热线回旋区分别向内回旋线槽和外回旋线槽的外圈逐渐布线,并分别与左、右接线柱相联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通过在热线盘本体上设置内回旋线槽和外回旋线槽,在热线盘本体的中部有热线回旋区,在布置电阻线时,首先将电阻线的中间的位置对折,对折位置先布置在热线回旋区进行定位,然后电阻线一头从内向外经内回旋线槽回旋绕线,最后与左接线柱相联接,另一头从内向外经外回旋线槽回旋绕线,最后与右接线柱相联接,绕线同时采用专用烙铁定位电阻线在内、外回旋线槽内,以达到布线的目的。本方案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在热线盘本体上设置内、外两组回旋线槽,使电阻线从内回旋向外分别进行布线,避免管材与管件在焊接过程当中的短路现象,保证了产品的焊接质量。
本发明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所述的内回旋线槽和外回旋线槽之间设置内挡环和外挡环。有了内、外挡环,对内、外回旋线槽进行分隔,避免在布线时电阻线脱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热线盘本体上设置内回旋线槽和外回旋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已有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热线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如图1—图2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线盘本体1,在热线盘本体上设置左接线柱2、右接线柱3、内回旋线槽4和外回旋线槽5,内、外回旋线槽4、5中设置电阻线6,在线盘本体1的中部有热线回旋区7,电阻线5经热线回旋区7分别向内回旋线槽4和外回旋线槽5的外圈逐渐布线,并分别与左、右接线柱2、3相联接。通过在热线盘本体1上设置内回旋线槽4和外回旋线槽5,在热线盘本体的中部有热线回旋区7,在布置电阻线6时,首先将电阻线的中间的位置对折,对折位置先布置在热线回旋区7进行定位,然后电阻线6一头从内向外经内回旋线槽4回旋绕线,最后与左接线柱2相联接,另一头从内向外经外回旋线槽5回旋绕线,最后与右接线柱3相联接,绕线同时采用专用烙铁定位电阻线6在内、外回旋线槽4、5内,以达到布线的目的。本方案聚乙烯电熔鞍型管件的双回旋式热线盘,在热线盘本体1上设置内、外两组回旋线槽,使电阻线6从内回旋向外分别进行布线,避免管材与管件在焊接过程当中的短路现象,保证了产品的焊接质量。所述的内回旋线槽4和外回旋线槽5之间设置内挡环8和外挡环9。有了内、外挡环8、9,对内、外回旋线4、5槽进行分隔,避免在布线时电阻线6脱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高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永高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