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轿顶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78916.6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8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伍跃辉;张继庆;曹季;刘锦楠;周利中;李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尼电梯(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B66B5/02;F16F15/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赵红英 |
地址: | 31122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轿顶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效果好的电梯轿顶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重系统设置在轿顶的两侧时,其轿顶轮一般有单轿顶轮和双轿顶轮两种布置方式,其中,在采用单轿顶轮的布置方式时,由于受到曳引包角的限制,只能适用于轿厢宽度较小的电梯;而双轿顶轮的布置方式,则没有轿厢宽度的限制,因此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梯。
现有技术中的双轿顶轮布置方式,其通过轿顶轮轴直接刚性连接于轿顶的上主梁,或者利用橡胶体进行简单地初级减震,这样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易产生电梯的抖动以及噪音,且电梯在由运动状态转向停止状态时,轿厢的惯性会产生较明显的震动,由于没有减震措施,或者减震效果较差,使乘客在乘坐电梯时产生不适感,电梯运行的速度越高,这种令人不舒适的震动就越明显,这些都影响了电梯的舒适感,也直接影响了电梯的质量和市场。
目前对双轿顶轮的改进多是从双轿顶轮的安装方式上进行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36362.1的发明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双轿顶结构的安装方式,其通过两纵向上梁板和两U型螺栓固定轿顶轮的转轴,以提升电梯能够顺利、平稳地运行,但是其并没有使这种布置方式下的双轿顶轮电梯的减震效果得到改善。
由于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些问题,而且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产品或者方法出现,因此确有作出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轿顶轮结构,适用于轿厢宽度较大的电梯,通过两相对独立而又连接在一起的弹簧减震轿顶轮组件,有效提升电梯减震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轿顶轮结构,包括有:
至少两个的弹簧减震轿顶轮组件,各所述弹簧减震轿顶轮组件包括:
绳轮卡板,其一端固定有一绳轮,另一端通过一主轴固定于轿架,该主轴穿设所述轿架且所述主轴的底部固定于一连接底板;
减震弹簧,通过一弹簧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底板上且套设于所述主轴;
平衡部件,固定于所述两所述绳轮卡板之间,以使两所述弹簧减震轿顶轮组件同步动作。
上述的电梯轿顶轮结构,所述平衡部件包括有连接槽钢,所述连接槽钢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绳轮卡板。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部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所述绳轮卡板。
基于本发明另一目的的电梯轿顶轮结构,各所述主轴固定于同一块连接底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一第三减震弹簧,设置于所述轿架与所述连接底板的中部,与两所述减震弹簧的形变方向相同,均为垂直于穿过所述连接底板和所述轿架的方向。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到电梯的安全回路的限位开关,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底板两端部的正上方。
上述的电梯轿顶轮结构,各所述限位开关均设置于一限位支架上,各所述限位支架设于所述轿架内且在所述连接底板两端部的正上方。
上述的电梯轿顶轮结构,各所述限位开关均设置于所述连接底板的倾斜转动范围内,以使所述连接底板的其中一端在倾斜状态下压迫其中一个限位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两相对独立而又联接成一体的两弹簧减震轿顶轮组件,通过各减震弹簧以及平衡部的传递而逐渐消散,有效提高减震效果;
(2)通过平衡部使两所述弹簧减震轿顶轮组件同步动作,降低了各减震弹簧的疲劳强度,使本发明的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大大增加;
(3)在连接底板两端的正上方分别安装有相串联的两限位开关,限位开关接入电梯的安全电气回路,在任意的弹簧减震轿顶轮组件失效的情况下会撞击所述限位开关,进而使安全回路断开,电梯停止运行,提升了电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电梯轿顶轮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电梯轿顶轮结构的限位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连接槽钢;2-连接板;3-第三减震弹簧;4-弹簧减震轿顶轮组件;401-主轴;402-减震弹簧;403-绳轮卡板;404-绳轮;405-弹簧固定座;5-限位开关;6-连接底板;7-轿架;8-限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尼电梯(杭州)有限公司,未经西尼电梯(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9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吊运装置
- 下一篇:自动移载升降台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