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9457.3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维;唐燕海;王俊;胡金冰;程绍明;韦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交 水稻 制种 父本 专用 插秧机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插秧机,尤其涉及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父本与母本花期相遇,以提高杂交制种的质量与产量,父本需要提供一个较长时间的花粉期,才能使不同开花期的母本均可授粉。为实现这一目标,一般要求将具有一定苗龄差的大小两种父本秧苗分2期分两批栽插,具体插植方法是:在两行父本垄上,先将大秧苗按标准株距的两倍进行间隔插植,使两行父本的大秧苗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相隔日期将父本小秧补插在大秧苗之间,即两行父本的小秧苗也呈“品字”或三角形分布。因上述插植过程较复杂,目前采用人工栽插方式分两次完成父本秧苗的栽插,不仅劳动强度大,难以适实完成,且手工栽插后秧苗间距不均匀,垄行直线度、平行度差,导致栽植质量差,不利于秧苗后期生长及授粉;而现有2行水稻插秧机的不能满足不同苗龄两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间隔同时栽植要求。为了提高杂交水稻制种机械化水平与制种质量,特别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实现大小两种杂交水稻父本秧苗同时间隔栽插的杂交水稻父两行专用插秧机,以适应制种农艺、农时要求,提高父本秧苗栽插质量与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插秧机不能满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插秧的特定农艺、人工插植难以适时完成等缺点,提供一种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及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专用插秧机包括扶手机架、发动机、行走底盘、插植变速箱、前分插机构、后分插机构、传动轴、传动箱、前栽秧送秧机构、后栽秧送秧机构、侧浮舟、中央浮舟;发动机安装在行走底盘前端,发动机的行走动力输出轴与行走底盘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行走底盘的后端固定有插植变速箱,扶手机架固定在插植变速箱后下方,发动机作业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联轴器、株距调节变速器与插植变速箱动力输入端连接;传动箱固定在前栽秧送秧机构与后栽秧送秧机构之间的扶手机架上,传动箱的外侧与插植变速箱一侧延伸的动力输出轴通过传动链连接;两个前分插机构安装在插植变速箱两侧,前分插机构动力输入轴与插植变速箱动力输出轴相连接;两个后分插机构安装在传动箱的两侧,后分插机构输入轴与传动箱动力输出轴相连接;前栽秧送秧机构包括前栽秧台、前滑板,后栽秧送秧机构包括后栽秧台、后滑板,前滑板和后滑板的中部均固定在扶手机架后部,前栽秧台置于前滑板上并与前滑板构成移动副,后栽秧台置于后滑板上并与后滑板构成移动副,前栽秧台、后栽秧台两侧通过连接杆固定在一起,插植变速箱的横向移动轴两端通过连杆与前栽秧台的两外侧固定连接;两个侧浮舟设于整机两侧,两个侧浮舟前端分别与行走底盘的动力输出轴端的支撑座铰链连接,两个侧浮舟后部与前栽秧送秧机构的前滑板、后栽秧送秧机构的后滑板两端通过固定支座连接;中央浮舟前端固定在发动机下方,中央浮舟后端与扶手机架下部固定。
所述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与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的对应空间夹角为0度,纵向同一行上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间距为株距的整数倍;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中心横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中心横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位于同行的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与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纵向布置在同一直线上;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与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的旋转方向、转速相同,工作过程中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与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的插植臂在空间上始终保持平行。
杂交水稻制种父本两行插秧方法是:在前栽秧送秧机构的前栽秧台左右分别加入杂交水稻父本大秧苗、小秧苗,在后栽秧送秧机构的后栽秧台左右分别加入杂交水稻父本小秧苗、大秧苗,将整机调节至工作状态,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和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开始插植秧苗,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在左右两水稻父本行分别插植了大秧苗、小秧苗,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在左右两水稻父本行分别插植了小秧苗、大秧苗,且两个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插植秧苗株距为要求株距的两倍,两个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插植秧苗株距也为要求株距的两倍,在左边一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小秧苗位于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前后两株大秧苗中间,在右边一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后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大秧苗位于前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所插植的前后两株小秧苗中间,大秧苗和小秧苗在同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呈间隔分布,大秧苗和小秧苗在两行杂交水稻父本垄上呈三角形分布,实现了大、小秧苗同时插植,且满足杂交水制种父本插秧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94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