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铸高锰、高氧钢耐冲刷用浸入式水口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9591.3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湘;黄亚平;王胜利;蒋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泰瑞耐火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42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铸高锰 高氧钢耐 冲刷 浸入 水口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火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连铸高锰、高氧钢耐冲刷用浸入式水口。
背景技术
随着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耐火材料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铝碳耐火材料是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兴起的一种新型耐火材料。最初主要应用于钢包砖方面,后来逐渐地推广向连铸中间包方面。为钢铁行业连铸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连铸用铝碳耐火材料俗称为连铸三大件,主要由长水口、整体塞棒、浸入式水口组成。作为铝碳功能材料之一,浸入式水口材料设计一般都以Al2O3-C材料为主。通过添加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碳化硅,金属硅,碳化硼等,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确保产品达到钢水连铸要求。
实际生产过程中,浸入式水口对水口内壁处的抗冲刷抗氧化性能要求较高,而本体材料方面对其使用要求相对较低。现有的侵入式水口本体和内壁使用相同的材料,导致了大量的浪费。在不影响水口使用寿命的前提下,改善侵入式水口的材料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的连铸高锰、高氧钢用浸入式水口,提高了水口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成本。
本发明一种连铸高锰、高氧钢耐冲刷用浸入式水口,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碳耐火材料回收料50%~65%,鳞片石墨10%~25%,熔融石英5%~10%,α氧化铝微粉5%~15%,金属硅粉1%~5%,绿碳化硅1%~5%,液态酚醛树脂5%~15%。
所述液态酚醛树温度在20℃以下,粘度不低于400Pa。
所述的金属硅粉纯度在98%以上,粒度为200目,两种原料重量比为2:1。
所述的含碳耐火材料回收料为铝碳耐火材料废砖,粒度为24目、36目、80目、180目,以上四种重量比为2:2:1:2。
所述的鳞片石墨粒度为-100目,含量在95%以上。
所述熔融石英粒度为0.2~0.5目、0~0.2目,两种原料重量比为2:1。
所述α氧化铝微粉粒度为10μm以下,纯度在99%以上。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出水口本体采用含碳耐火材料回收料,制作成本比原有Al2O3-C质整体塞棒显著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碳耐火材料回收料50%~65%,鳞片石墨10%~25%,熔融石英5%~10%,α氧化铝微粉5%~15%,金属硅粉1%~5%,绿碳化硅1%~5%,液态酚醛树脂5%~15%。
所述液态酚醛树温度在20℃以下,粘度不低于400Pa。
所述的金属硅粉纯度在98%以上,粒度为200目,两种原料重量比为2:1。
所述的含碳耐火材料回收料为铝碳耐火材料废砖,粒度为24目、36目、80目、180目,以上四种重量比为2:2:1:2。
所述的鳞片石墨粒度为-100目,含量在95%以上。
所述熔融石英粒度为0.2~0.5目、0~0.2目,两种原料重量比为2:1。
所述α氧化铝微粉粒度为10μm以下,纯度在99%以上。
该侵入式水口的制作方式如下:
分别将配制好的内壁材料、本体材料放入混料机内混制均匀,并按照次序(先放内壁层材料,再放本体材料)将混制好的原料投入橡胶模具内,封口后在等静压机内压制成型,压力为120MPa。成型好的产品经烘干、烧成、加工,喷涂等工序后,即可包装发货。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连铸用浸入式水口,采用如下原料配比:含碳耐火材料回收料:200kg,鳞片石墨:60kg,熔融石英:60kg,α氧化铝微粉:28kg,金属硅粉:12kg,酚醛树脂(液体)40kg,绿碳化硅12kg。
按照上述方案制作浸入式水口,制作成本比原有Al2O3-C质整体塞棒降低了25%。
实施例2
一种连铸用浸入式水口,采用如下原料配比:含碳耐火材料回收料:225kg,鳞片石墨:55kg,熔融石英:50kg,α氧化铝微粉:20kg,金属硅粉:12kg,酚醛树脂(液体)38kg,绿碳化硅12kg。
按照上述方案制作浸入式水口,制作成本比原有Al2O3-C质浸入式水口降低了30%。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泰瑞耐火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泰瑞耐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95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能式电力牵引交通供电方法
- 下一篇:车辆的门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