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使镁件与塑胶件结合的塑胶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9740.6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0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洪进兴;牛石建;王胜柱;王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长运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2 | 分类号: | B29C45/32;B29C45/27;B29C45/34;B29C45/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使镁件 塑胶 结合 塑胶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将镁件与塑胶件牢固结合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以笔记本为代表的一类电子产品,其外观设计越来越新颖和多样。我们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局部采用塑胶件代替金属件(如镁件)的电子产品壳体,如局部“镶嵌”或“包覆”塑胶件的显示屏金属外壳、键盘壳体等,这就需要使镁件与塑胶件可靠地结合在一起,在结合处进行有效封胶,避免出现漏胶现象,确保使用过程中镁件与塑胶件不会发生移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使镁件与塑胶件相结合的塑胶模具,以加工制造出外观新颖美观、强度好、质量轻的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适用于使镁件与塑胶件结合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下模上形成有用于放置待结合的镁件的下模腔、用于成型塑胶件的下成型腔,所述上模形成有与下模腔、下成型腔配合的上模腔和上成型腔,所述上模形成有供塑胶料进料的浇口,所述浇口与上成型腔之间由流道连通;所述上模与下模合模后,在靠近上成型腔和下成型腔的模具边缘还设有边锁。
优选地,前述上成型腔和下成型腔为3对。
前述浇口形成于上模的中间位置,浇口的底端与3个上成型腔之间通过三个直线型的流道连通,优选三个直线型的流道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前述上模上还形成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紧邻其中一个上成型腔设置。
前述浇口的底端与排气槽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塑胶模具,通过合理设置流道及排气通道,使得镁件与塑胶件相结合的位置有效封胶,结合牢固可靠不会脱落,完好无溢胶,确保不会出现漏胶现象,而且产品变形度≤0.5m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适用于使镁件与塑胶件结合的塑胶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适用于使镁件与塑胶件结合的塑胶模具的下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适用于使镁件与塑胶件结合的塑胶模具的上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上模,2、下模,3、下模腔,4、下成型腔,6、上成型腔,7、浇口,8、流道,9、边锁,10、排气槽,11、排气通道,12a、12b、12c、塑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参见图1至图3,本发明的塑胶模具,适用于使镁件与塑胶件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新颖独特的产品,具体地,该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中,下模2上形成有用于放置待结合的镁件的下模腔3、用于成型塑胶件的下成型腔4,而上模1则形成有与下模腔3、下成型腔4配合的上模腔和上成型腔6。此外,熔融的塑胶料从上模1入料,所以,在上模1上形成有供塑胶料进料的浇口7,浇口7与上成型腔6之间由流道8连通。当上模1与下模2合模后,即如图1所示的状态,在靠近上成型腔6和下成型腔4的模具边缘还设有边锁9,能够有效防止溢胶,确保成型产品的质量。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上成型腔6和下成型腔4为3对(图中未一一示出),位于镁件的三个不同的边缘上,相应地,也就形成了具有三处塑胶件12a、12b、12c的产品,同时,也就有三个边锁9。优选地,浇口7形成于上模1的中间位置,浇口7的底端与3个上成型腔6之间通过三个直线型的流道8连通,而且三个直线型流道8的长度最好是相等的,这样就能保证三处成型腔的成型速度基本一致,提高整体效率。
进一步地,在上模1上还形成有排气槽10,排气槽10紧邻其中一个上成型腔6设置,浇口7的底端与排气槽10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11。这样一来,气体被及时排出,镁件与塑胶件能够实现完美结合和有效封胶,结合牢固可靠不会脱落,而且产品的整体变形度很小,控制在0.5mm以下。
实际应用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镁件与塑胶件的结合程度,在镁件上一般成型有卡勾或台阶,优化镁件和塑胶件的结合方式,限制镁件与塑胶件发生上下、前后、左右的运动,进而使得镁件与塑胶件的结合更加牢固可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长运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长运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97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开关柜底座
- 下一篇:一种BCH编码、解码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