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颜色和性能可调的新型牙齿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2095.3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姚树玉;曲有志;邵丹;韩野;孙海清;张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4/02 | 分类号: | C03C4/02;C03C10/04;C03C1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颜色 性能 可调 新型 牙齿 玻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材料加工领域,涉及到具有颜色和力学性能可调的新型牙齿微晶玻璃,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利用玻璃基质相同的单一硅灰石(A,apatite)和单一磷灰石(W,wollastonite)晶相的微晶玻璃熔块、与黄色色料混合后通过烧结方法制备而成的、具有硅灰石-磷灰石复合晶相、颜色梯度变化、性能可调的、且可医用于牙齿的微晶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用作牙齿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在临床医学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第三期杨东辉公开了一种《微晶玻璃在牙齿修复材料上的应用》文章,其结论为:牙齿微晶玻璃修复材料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它已经成为材料学和医学界中的一个联合开发的课题之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会成为人们在牙齿修复上的首选材料。《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第六期夏傲、苗鸿雁、李永强公开了一种《牙科用Y-TZP增韧生物微晶玻璃材料的工艺研究》文章,其结论为:所制备微晶玻璃具有烧结性好﹑致密度高﹑耐磨性强和化学稳定性好等性质,基本符合生物材料的性能要求。因此,微晶玻璃用作牙齿修复材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982年,日本的Kokubo等利用熔融法研制出含磷灰石、硅灰石晶相以及玻璃相的AW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其生物相容性好,制品植入体内后,安全、无毒、无排异等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但是利用熔融法制备温度较高,产品形状和性能不易控制。
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提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AW生物活性微晶玻璃。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100211840公开的一种新型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硅灰石/磷灰石(AW)玻璃陶瓷的制备方法,它是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磷酸三乙酯为磷源、Ca(NO3)2·4H2O、Mg(NO3)2·6H2O、NH4HF2为钙、镁、氟源,去离子水、乙醇为溶剂,HNO3为催化剂及调节体系pH值,在一定温度下制备溶胶,溶胶经陈化、干燥、预烧后得到亚微米级高活性前驱体粉末;前驱体粉末经造粒、成型、高温烧结制备AW玻璃陶瓷。《功能材料》期刊2009年第一期薛明、周大利、曹巨辉、汪宏涛、杨为中公开了一种《磷灰石-硅灰石多孔玻璃陶瓷的制备与晶相结构研究》文章。这种技术虽然克服了熔融法制备AW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存在的缺陷,但是由于在制备时,硅灰石和磷灰石晶相是在同一配方中、同时制备而成的;导致的缺陷:一是最后制成的产品性能可控性差,一旦产品性能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制备,风险较大;二是工艺要求比较苛刻,如果某一组分配比需要调整,导致整个体系配比都得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利于工业化推广应用;三是:用这种方法制备牙齿用的微晶玻璃时,导致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无法及时调整,并且没有色泽,无法适合不同人群使用。
另外,上述公开技术制备的牙齿微晶玻璃的色泽很难满足天然牙齿的要求。一些患者换牙后,原牙与假牙颜色有较大的差异,影响美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098979A公开了一种由形态稳定化材料制成的成型体,所述材料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组分和一个第二组分,且第二组分具有与所述第一组分不同的着色,并且所述第二组分设置在所述第一组分的内部,形成界面,使得所述界面呈现在空间中弯曲的表面;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是通过致密烧结或多孔烧结的陶瓷材料或塑性材料成型体。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成型体结合时,先用机械用力或用粘结剂将多组分压制或粘结成一体,在700-800℃将粘合剂去除后在1200℃烧结。该技术虽然能制备出不同颜色的牙齿微晶玻璃,但还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成型体是由多个不同颜色的中间成型体先压制或粘结成一体、然后烧结而成,使该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当作为牙齿修复体材料时,由于每个人的牙齿颜色不一样,即便是同一个人的牙齿也存在颜色差异,这就导致事先需要制备出不定数的中间成型体,然后多个成型体按照需要的梯度变化排列成型,工艺复杂,在现实中是很难做为牙齿修复体材料的;二是各个中间成型体之间的界面是一个薄弱环节,界面处两种材料的兼容性差,导致最终成型体界面处存在性能梯度变化,就像一个破裂的碗,通过粘合剂粘结到一起烧结和事先做成整体再烧结,最后成品的性能不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20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