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电容器上的超薄耐高温电容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2482.7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5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鹏;崔云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00 | 分类号: | H01G4/00;H01G4/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04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电动 混合 动力 汽车 电容器 超薄 耐高温 电容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丙烯电容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电容器上的超薄(厚度为2-3μm)耐高温(110℃以上)电容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突飞猛进,汽车制造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技术全面革新,为电子元件带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特别是超薄耐高温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的需求与日俱增,耐高温聚丙烯电容薄膜技术的提高以及超薄化的发展,超薄耐高温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开始应用于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国家政府在“十二五”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节能环保更是放在七大产业之首。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科技均得到了重大突破。其最大优点就是节油减排,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内燃机汽车和纯动力汽车的双重优势,内燃机排量小,可回收制动能量;根本目的是提高车辆动力系统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是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共同挑战,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将是未来最有指望解决陆上运输工具问题的办法,而超薄耐高温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动、混合动力装置既发挥了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好的优点,又可以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二者“并肩战斗”,取长补短,汽车的热效率可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可改善30%以上。
但对聚丙烯电容薄膜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对其耐高温性能和厚薄均匀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金属化聚丙烯薄膜电容器的生产制造水平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国内厂家批量生产的耐高温聚丙烯电容薄膜厚度为3.5-15μm,但2-3μm耐高温聚丙烯电容薄膜技术尚不成熟,出现的问题主要为成膜性差,厚薄均匀性不理想,产出率较低,成本过高,不能稳定大批量生产,耐高温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普通聚丙烯薄膜电容器最高工作环境温度85℃,用普通聚丙烯电容薄膜卷绕而成的电容器随着其工作时间的加长,其内部温升较快,导致电容器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甚至造成电容器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超薄、厚薄均匀性好、耐高温、且成膜性好,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优异,能应用于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电容器上的超薄耐高温电容膜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薄耐高温电容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
1)原料准备:要求聚丙烯原材料的等规度(有规异构体(tacticitypolymer)占有全部高分子的百分数)99%以上,灰分含量小于15ppm,熔融指数3.2-3.7g/10min,分子量分布系数4.5-5.5(在湿度70%以下,温度35℃以下,避光储存);
2)挤出机挤出:将步骤(1)的原料投入挤出机中,原料经过温度为230-245℃的加料段、245-260℃的熔融段、250-260℃的均化段熔融塑化,然后至计量泵、经精过滤器、再经挤出机模头挤出;挤出系统的压力控制为50-70bar,挤出机的物料挤出量为250-350kg/h;
3)铸片:模头挤出的熔体牵引至85-100℃的激冷辊上冷却成形,激冷辊的直径为2.0-2.2米,激冷辊的转速为50-55m/min,激冷辊上附加的气刀加热装置吹气使熔体粘附、贴合于激冷辊上实现熔体冷却,气刀的加热温度为50-100℃,得到铸片;
4)纵向拉伸:将步骤(3)所得的铸片进行纵向预热、拉伸和热定型;预热温度110-140℃;拉伸温度140-150℃,相邻两个拉伸辊之间的拉伸间隙为10-30㎜,采用两点拉伸,拉伸倍数分别为4.5-5和1.0-1.05倍;热定型温度为140-150℃;
5)横向拉伸:将步骤(4)纵向拉伸后的铸片进行横向拉伸,分为165-170℃温度下预热,155-165℃下拉伸,横向拉伸倍数为7-10倍,165-170℃下热定型,26-30℃下冷却定型得到薄膜;
6)测厚电晕:将横向拉伸后的薄膜进行切边,测量薄膜的厚度为2-3μm,25-35℃下冷却,然后进行薄膜表面的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强度为15-19W·min/m2;
7)收卷:将电晕处理后的薄膜进行收卷;收卷的张力为30-35N/m,收卷压力为240-280N/m;
8)第一次时效处理:将收卷后的薄膜在26-30℃、湿度小于60%、净化等级10万级环境下进行时效处理,时效时间7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大东南万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2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可移动式应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办公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