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氨盐包覆储肥陶粒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83511.1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2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鸣;陈令坤;康爱红;肖鹏;吴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磷酸 氨盐包覆储肥 陶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肥料的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大量的地表、山体开挖,原有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尤其是形成的岩石边坡,自然力量较难恢复植被绿化,由于土壤结构的不稳定性,长期裸露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处然灾害,既损失了宝贵的土资源,又污染了水质、淤塞河道。边坡的灾害防治一直是公路、铁路建设者十分重视的问题,对于不稳定边坡,常采用砌石围挡、混凝土护坡、抗滑桩护坡、水泥砂浆喷护坡、铁丝网石笼护坡等“灰色”护坡技术。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交通的服务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灰色”护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环保的需要。打造绿色优美的交通景观,对提升人文水平、提高行车舒适度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绿色护坡,常用办法为,先在边坡上喷营养基质,然后再喷播绿化混合料。这种绿化方法在短期内即可取得良好的绿化效果,但是由于边坡面积大、线路长,人工维护十分困难。所以,上述方法建设的绿化带在营养基质消耗完后,植被易发生退化、荒芜。
若使边坡绿化植被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植被土须具有较高的储肥储水能力。陶粒是一种具有坚硬外壳的多孔材料,具有储水性能好、防止泥土流失和防止泥土板结等性能,但陶粒表面具有大量宏观孔,这些孔不利水分的长时间储存,若将陶粒内部预储部分肥料,然后用缓释肥料浆名包覆,既可以使隐粒的储水时间延长,又能使陶粒内部的肥料缓慢释放,可以大大提高植被的生存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提前储水能力,延长内部肥料释放时间的磷酸氨盐包覆储肥陶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在吸附有NH4H2PO4的陶粒外包覆镁质材料、钙质材料和粉煤灰。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①磷质材料、镁质材料、钙质材料等遇水快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溶于酸的磷酸氨镁、磷酸氨钙,磷酸氨镁、磷酸氨钙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长期稳定存在,在遇到酸雨时,与酸雨中微量的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酸根离子反应,缓慢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N、P等元素,起到长效缓释肥的作用。
②磷酸氨镁、磷酸氨钙具有良好的粘结性,与粉煤灰混合,可以包覆在陶粒表面,成为稳定的包覆层。
③陶粒经包覆层包覆后,表面宏观连通孔被封堵,使陶粒内部的化肥可长期保存,同时在遇雨水时,陶粒内部孔隙储水,在旱时陶粒内部水和化肥通过缓慢释放,供给植物生长。
④化肥储存在陶粒中,避免了直接掺加在植被土中易流失、使土壤板结等缺点。
⑤大量使用工业副产物,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陶粒在NH4H2PO4饱和水溶液中浸泡至少30分钟后,取出常温晾干,得到储肥陶粒;如浸泡时间少于30分钟时,陶粒不能完全浸透,浸泡时间过长时,浸泡效果不再明显增加,反而影响制备效率;
2)搅拌条件下,将氨水和磷质材料组成的混合液喷洒于储肥陶粒表面,至储肥陶粒表面润湿;
3)将镁质材料、钙质材料和粉煤灰混合均匀,取得混合干粉;
4)将润湿的储肥陶粒与混合干粉搅拌混合,同时喷洒氨水和磷质材料组成的混合液,直至形成由磷酸氨盐包覆的储肥陶粒;
5)将由磷酸氨盐包覆的储肥陶粒置于常温条件下晾干。
还可视包裹成形情况,在所述步骤4)中,以水和减水剂混合组成的液体对混合物料进行喷雾,以进一步促成包裹。
另外,本发明所述镁质材料、钙质材料和粉煤灰的混合投料质量比为0.4~0.96︰0.57~1.02︰1~3。该材料组成范围下,缓释肥生成反应速度适中,主要原材料利用率高。
所述氨水和磷质材料的混合投料质量比为1~1.2︰1。该比例范围内磷质材料充分反应。
所述润湿的储肥陶粒与混合干粉的混合质量比为0.17~0.33︰1。此比例范围可适陶粒完全包覆,粉体略有盈余。
所述陶粒为粉煤灰陶粒、粘土陶粒、污泥陶粒或煤矸石陶粒中的一种,陶粒的粒径为10±2mm。这些种类陶粒是建筑上常见产品,而10±2mm粒径是陶粒生产企业最广泛采用的粒径,采用最常见种类的陶粒和粒径,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方便获取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3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