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辊道式陶土瓦坯干燥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87021.9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宽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宽学 |
主分类号: | F26B15/14 | 分类号: | F26B15/14;F26B25/00;C04B3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道式 陶土 干燥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土瓦干燥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辊道式陶土瓦坯快速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早期的陶土瓦都是自然风干及日晒干燥,后来人们开始利用余热对陶土瓦坯进行干燥,便有了隧道式干燥技术和隧道式干燥生产设备,缩短了陶土瓦干燥时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现有的陶土瓦干燥方式是采用隧道式干燥窑,瓦坯叠放在窑车上,窑车上的每片瓦坯都有支撑架固定,窑车通过隧道式干燥窑时由干燥窑内循环热空气蒸发窑车上瓦坯的水分。现有的隧道式干燥技术和隧道式干燥生产设备存在一些问题:瓦坯放置在窑车时都需用相应的支撑架支撑,瓦型受到限制;隧道窑只能通过调节热风送入量和排风量来控制内部温度和湿度,无法分段、分节控制,而且上下层存在温度差,上层温度比下层温度高,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干燥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又如专利号为ZL20112013357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它包括有干燥器,其中,所述的干燥器包括有四层辊道干燥通道,在辊道干燥通道上设有供热机构、排湿机构、循环风机、窑炉余热主管,其中,循环风机入口分别与排湿机构和窑炉余热主管相接;循环风机出口与供热机构相接。这种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不适用于陶土瓦,由于陶土瓦坯是用挤出机挤出成形的,瓦坯湿度大而且较软不能在辊道干燥通道上行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式干燥技术存在干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及容易产生裂纹和变形的问题,建筑陶瓷辊道干燥设备不适用于陶土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辊道式陶土瓦坯干燥设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道式陶土瓦坯干燥设备,它包括辊道、托架、升降台和窑体,所述窑体分若干层,每层都有独立的辊道、进气道和排气道,每层分别用隔离带分成保湿升温区和脱水区,每层分别独立干燥控制。所述辊道是由多条辊棒排列组成的,每条辊棒在电机驱动下向同一方向旋转。所述托架是用于平托并支撑陶土瓦坯的支架,所述托架上设置有通风孔和支撑台,所述支撑台是根据不同的瓦型设计的,是用于支撑陶土瓦坯避免变形。陶土瓦坯通过挤出机挤出并压制成型后,用托架将陶土瓦坯平卧托住输送到窑体进行干燥。托架是根据不同的瓦型分别设计的,主要解决不同瓦型瓦坯底部各面及支撑点不在同一平面上,不能在干燥窑的辊道上顺利行走的问题,托架的另一个作用是支撑拱形陶土瓦坯,使挤出压制的软坯不因自重产生变形。陶土瓦坯用托架支撑进入窑体干燥时,为了减小卧式陶土瓦坯上下两面强对流形成的负压差,不影响上下两面同步受热、同步收缩的问题,尽可能的多开一些通气孔使陶土瓦坯底部形成对流通道。陶土瓦坯由辊道输送,通过升降台将陶土瓦坯分别送入窑体各层,首先进入保湿升温区,由进气道输入热气,在保湿升温区保持一定湿度的条件下使陶土瓦坯由常温逐渐升温,空间湿度是通过调节排气道控制高湿气体排放量的方式实现,这样在保持空间一定湿度的情况下给湿陶土瓦坯加热,陶土瓦坯不会因加热脱水太快内外温差太大导致陶土瓦坯表面开裂。陶土瓦坯经过保湿升温区升温后,陶土瓦坯的内部和外表均达高温状态后便进入脱水区脱水。脱水区降低空间湿度是采用注入干热空气和排出水蒸汽的方式实现的,每层脱水区的进气道是上下相对设置,热气由风机加压后通过进气道对陶土瓦坯上、下表面同步对吹加热,达到陶土瓦坯表面的气压低于陶土瓦坯内部气压,创造了陶土瓦坯内部水分快速向外扩散的物理环境,实现快速脱水。经过两个区的加热和脱水后再经冷却,陶土瓦坯干燥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的一种辊道式陶土瓦坯干燥设备,采用了多层辊道式干燥窑单层控制快速干燥技术,采用了托架平托陶土瓦坯在辊道上行走,大幅度缩短了陶土瓦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窑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托架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意为:1.辊道; 2.陶土瓦坯; 3.升降台; 4.隔离带; 5.进气道; 6.保湿升温区; 7.脱水区; 8.排气道; 9.托架; 10.通风孔; 11.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辊道式陶土瓦坯干燥设备,它包括辊道1、托架9、升降台3和窑体,所述窑体分若干层,每层都有独立的辊道1、进气道5和排气道8,每层分别用隔离带4分成保湿升温区6和脱水区7,每层分别独立干燥控制。所述辊道1是由多条辊棒排列组成的,每条辊棒在电机驱动下向同一方向旋转。所述托架9是用于平托并支撑陶土瓦坯2的支架,所述托架9上设置有通风孔10和支撑台11,所述支撑台11是根据不同的瓦型设计的,是用于支撑陶土瓦坯2避免变形。陶土瓦坯2通过挤出机挤出并压制成型后,用托架9将陶土瓦坯2平卧托住输送到窑体进行干燥。托架9是根据不同的瓦型分别设计的,主要解决不同瓦型瓦坯底部各面及支撑点不在同一平面上,不能在干燥窑的辊道1上顺利行走的问题,托架9的另一个作用是支撑拱形陶土瓦坯2,使挤出压制的软坯不因自重产生变形。陶土瓦坯2用托架9支撑进入窑体干燥时,为了减小卧式陶土瓦坯2上下两面强对流形成的负压差,不影响上下两面同步受热、同步收缩的问题,尽可能的多开一些通气孔10使陶土瓦坯2底部形成对流通道。陶土瓦坯2由辊道1输送,通过升降台3将陶土瓦坯2分别送入窑体各层,首先进入保湿升温区6,由进气道5输入热气,在保湿升温区6保持一定湿度的条件下使陶土瓦坯2由常温逐渐升温,空间湿度是通过调节排气道8控制高湿气体排放量的方式实现,这样在保持空间一定湿度的情况下给湿陶土瓦坯2加热,陶土瓦坯2不会因加热脱水太快内外温差太大导致陶土瓦坯2表面开裂。陶土瓦坯2经过保湿升温区6升温后,陶土瓦坯2的内部和外表均达高温状态后便进入脱水区7脱水。脱水区7降低空间湿度是采用注入干热空气和排出水蒸汽的方式实现的,每层脱水区7的进气道5是上下相对设置,热气由风机加压后通过进气道5对陶土瓦坯2上、下表面同步对吹加热,达到陶土瓦坯2表面的气压低于陶土瓦坯2内部气压,创造了陶土瓦坯2内部水分快速向外扩散的物理环境,实现快速脱水。经过两个区的加热和脱水后再经冷却,陶土瓦坯2干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宽学,未经赵宽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70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