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插接一体化高桩承台基础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7490.0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4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马人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预应力 混凝土 框架 插接 一体化 高桩承台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插接一体化高桩承台基础。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高桩承台基础是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的水中基础,且承台底位于地面或冲刷线以上。高桩承台基础因为桩身外露部位没有土的弹性抗力作用,当水深较大时,桩身内力和位移大,稳定性差,整体刚度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插接一体化高桩承台基础,解决了在深水区传统高桩承台桩身内力和位移大,稳定性差,整体性刚度小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插接一体化高桩承台基础,所述一体化高桩承台基础由若干个带有插接槽3和栓钉的钢管桩1构成,在江河底或海底泥面以上直到高桩承台基础底部之间通过插入若干榀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相连,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与钢管桩1通过插接槽3和高强灌浆料10固定,使独立的多根钢管桩1构成一个弯剪一体化的空间结构,所有的钢管桩1上部则通过钢筋混凝土承台12连接为整体;若干根钢管桩的一端打入江河底或海底泥面以下,每根钢管桩1内注入混凝土2,相邻的钢管桩1对应位置处设置插接槽3,插接槽3外侧与钢管桩1外壁连接处设置加劲板4,位于插接槽3内侧的钢管桩1上焊接有第一栓钉5;每一榀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内设有两个预制预应力支撑6,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中柱的外侧设置柱侧预埋锚板8,柱侧预埋锚板8上焊有第二栓钉9;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的两侧设有T形突出14,若干榀装有预制预应力支撑6的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依次放入两相邻钢管桩1的插接槽3内,且T形突出14位于拖接槽3内,插接槽3端部同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相接触部位设置止水橡胶条13,插接槽3与预应力梁柱框架7相连的间隙内注有灌浆料10;钢管桩1上部通过第三栓钉11连接钢筋混凝土承台12。
本发明中,所述两个预制预应力支撑6呈人字形排列等。
本发明中,装有预制预应力支撑6的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依次放入两相邻钢管桩1的插接槽3内,根据所需高度决定入入插接槽3内的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的数量。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同传统深水区高桩承台相比,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插接一体化高桩承台基础具有稳定性好,整体刚度大,桩身位移和内力小的优点。其中,混凝土框架安装便利,预应力的施加使得混凝土框架裂缝小,混凝土框架内钢筋耐腐蚀性能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插接一体化高桩承台基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着A-A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沿着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单榀预制预应力框架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沿着B-B方向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钢管桩,2为混凝土,3为插接槽,4为加劲板,5为与钢管桩相连的第一栓钉,6为预制预应力支撑,7为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8为柱侧预埋锚板,9为与柱侧锚板相连的第二栓钉,10为灌浆料,11为钢管桩与承台所连的第三栓钉,12为钢筋混凝土承台,13为止水橡胶条,14为T形突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包括若干根钢管桩1,钢管桩内注混凝土2,插接槽3,加劲板4,与钢管桩相连的第一栓钉5,若干预制预应力支撑6,若干预制预应力梁柱框架7,柱侧预埋锚板8,与柱侧锚板相连的第二栓钉9,灌浆料10,钢管桩与承台所连的第三栓钉11,钢筋混凝土承台12,止水橡胶条13,T形突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74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