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表面氧化皮去除装置、方法及其复式使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8512.5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2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建国 |
主分类号: | C21D1/82 | 分类号: | C21D1/82;B23D7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02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表面 氧化 去除 装置 方法 及其 复式 使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表面氧化皮去除装置、方法及其复式使用结构。
背景技术
铁与空气接触就会在其表面上形成氧化物,此时,氧化物膜本身的化学组成并非均匀。如一块低碳钢可以为三种氧化物膜所覆盖:氧化皮是钢铁在高温下发生氧化作用而形成的腐蚀产物,由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三氧化二铁(Fe2O3)组成,可以认为,从内向外分别为: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更确切地说,也许是三种氧化物的饱和固溶体的混合物构成钢铁表面的氧化膜层。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三种去除氧化皮的方法:
1、三酸(硫酸+硝酸+盐酸)酸洗:三酸酸洗是将三种酸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是去除不锈钢氧化皮比较有效的一种酸洗方法。三酸酸洗方法可以顺利去除不锈钢氧化皮,但缺点是由于酸洗过程中有二氧化氮大量析出,恶化劳动条件,污染了环境。另外酸洗过程易产生过酸洗现象,所以不提倡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去除供应氧化皮。
2、硝酸+氢氟酸酸洗:该方法是不锈钢酸洗的较好方法之一。常用配比如下:氢氟酸(HF)4%—6%、硝酸(HNO3)8%—12%使用温度50—600C酸洗时间要依钢料表面上氧化皮情况而定:一般为20—40分钟。操作过程一定要勤翻勤看,防止过酸洗现象。其缺点是:氢氟酸毒性大,需要良好通风条件及废水处理条件。
3、碱煮——酸洗复合法,主要是为了克服三酸酰法的弱点。这种复合方法不仅可改善酸洗质量,而且金属消耗也较少。碱煮可以松动氧化皮,然后再用酸洗法去除氧化皮。碱煮液的成分一般采用氢氧化钠和硝酸钠的混合液。碱煮的时间同产品的钢种、规格、数量、氧化皮状态等有关。碱煮后的钢材应立即浸入水槽中爆去氧化皮,然后再用三酸酸洗法去除氧化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碱煮的钢料应是干燥的、无水的,以避免热碱液溅伤人。操作过程需谨慎,细心,必须多观察,多记录表面的变化,才能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安全且生产效率更高的金属表面氧化皮去除装置、方法及其复式使用结构。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表面氧化皮去除装置,至少包括了弹针体机构、施压机构和转轴机构,所述弹针体机构通过所述施压机构与所述转轴机构连接,且所述转轴机构驱动所述弹针体机构与施压机构旋转,所述弹针体机构至少包括了刮针结构,所述转轴机构的旋转轴心垂直于金属表面,所述刮针结构至少包括了若干刮针,在去除氧化皮时,所述刮针沿金属表面旋转,所述刮针通过所述施压机构产生的压力贴于金属表面上。
可选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联轴器。所述弹针体机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弹针体机构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转轴机构连接。
可选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离心式动压产生机构。所述弹针体机构还包括了滑块,所述刮针结构固定设于所述滑块上;
所述离心式动压产生机构至少包括了转翼,所述转翼至少包括了一端与所述转轴机构连接的斜坡轨道,所述滑块沿着所述斜坡轨道滑动,且在所述转轴机构旋转时,所述滑块通过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沿着所述斜坡轨道斜向下滑动,从而使得所述刮针结构斜向下发生平移。
所述的金属表面氧化皮去除装置还包括拉簧,所述弹针体机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拉簧穿过每个所述弹针体机构上的拉簧孔形成一个闭环。
所述转翼还包括了设于所述斜坡导轨另一端的限位部。
所述转翼还包括了连接部,所述限位部的下端与所述斜坡导轨连接,所述限位部的上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轴机构连接。
所述斜坡导轨的斜率为1/4。
可选的,所述转轴机构为电主轴。
可选的,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了转轴驱动装置和由所述转轴驱动装置驱动旋转的中心座,所述中心座与所述离心式动压产生机构连接。
所述转轴驱动装置为电主轴。
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了一个环设于所述中心座外侧的法兰,所述法兰与所述转翼连接。
所述中心座底部还设有转翼座,所述转翼置于所述转翼座上侧。
所述离心式动压产生机构还包括销轴和卡板,所述卡板位于所述中心座的外侧,每个所述销轴均穿设于所述卡板、转翼座和转翼上。
可选的,所述刮针结构为通过以下步骤制成的结构:
对整块钢结构沿同一深度方向分别进行纵向的线切割和横向的线切割,切割的深度与所述刮针所需的长度相匹配,使得钢结构中被切割过的部分形成刮针,从而形成所述刮针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建国,未经冯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85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