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结构和一种道路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88885.2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8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梁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梁林华;梁彬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道路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基础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路结构和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现有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公开了使用土方、石方等材料回填路基槽得到路床,以及使用无机结合料、白灰、粉煤灰等材料得到路基的方法。
图1为现有的沥青混凝土路结构的剖面图。以如图1所示的沥青混凝土路的工程施工为例,可以是首先铺筑路床1(即土层),而后铺筑路基2(使用级配碎石),最后铺筑道路面层3,包括铺筑沥青碎石,以及在沥青碎石上铺筑石硝面层。沥青路也可以是贯入式的,即使用级配碎石铺筑后即将沥青撒布在碎石层上,再铺筑石硝面层。
但是现有的路结构,在路基层、路基结构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多次回填和碾压,例如施工时填入预定高度的回填料之后就要进行碾压,使得施工过程复杂,人力和时间消耗大,而且使用多次碾压的施工方法不容易控制路基和基层的抗压强度,整体性能不佳。进一步地,使用砂石料施工会消耗不易获得的砂石料而且扬尘过大容易破坏环境。另外,在道路养护过程中,经常出现道路翻修和补掘,施工方法与上述基本一致,同样也会存在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路结构的施工过程复杂、容易破坏环境、扬尘过大造成PM2.5污染、不容易控制抗压强度等整体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结构和一种道路施工方法。
所述路结构包括基层和位于基层上方的面层,所述基层,包括硬化的回填浆料和包裹在所述硬化的回填浆料之中的预制块。
其中,所述预制块包括密度较高的实体块,和/或,密度较低的减荷块。
其中,所述基层包括上基层和底基层;所述上基层包括硬化的回填浆料和包裹在所述硬化的回填浆料之中的预制块,所述上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小于4.5MPa;所述底基层包括硬化的回填浆料和包裹在所述硬化的回填浆料之中的预制块,所述底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其中,所述实体块是通过使用机器压制物料而制成的块状物,密度不小于1200kg/m3,更佳地,密度为1300kg/m3~1700kg/m3;其中所述物料是由矿泥、矿粉、尾矿粉、白灰以及土之中的至少一种与固化剂和水泥混合制得的,或,所述物料是由建筑废料和/或尾矿废料破碎后与添加料混合并加水搅拌得到的;
所述减荷块是由回填浆料浆体经硬化而制成的块状物,密度不大于1200kg/m3,更佳地,密度为600kg/m3~1000kg/m3。
其中,所述减荷块为球形预制块,直径为0.05m~1m;所述实体块为椭球形预制块,长轴的长度为5cm~20cm;次长轴的长度为4.8cm~19.2cm;短轴的长度为3.25cm~13cm。
其中,所述减荷块的直径大约为20cm;所述实体块的尺寸大约为10cm×9.6cm×6.5cm。
其中,所述面层为水泥混凝土面层,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或沥青混合料面层;所述回填浆体浆料为水泥砂浆或发泡轻质土浆体。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方法,该道路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开挖路基槽;S200、将回填浆料浆体和预制块填入路基槽,使所述回填浆料浆体填充所述预制块之间的间隙以及路基槽的内表面与所述预制块之间的间隙,待回填浆料浆体硬化得到基层;S300、在基层上方铺设面层。
其中,所述预制块包括密度较高的实体块,和/或,密度较低的减荷块。
其中,所述步骤S200具体包括:
S210、将回填浆料浆体和预制块填入路基槽的底部,使所述回填浆料浆体填充所述预制块之间的间隙以及路基槽的内表面与所述预制块之间的间隙,待回填浆料浆体硬化得到底基层,所述底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S220、将回填浆料浆体和预制块填入底基层的上方,使所述回填浆料浆体填充所述预制块之间的间隙以及路基槽的内表面与所述预制块之间的间隙,待回填浆料浆体硬化得到上基层;所述上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小于4.5MPa。
其中,所述实体块是通过使用机器压制物料而制成的块状物,密度不小于1200kg/m3,更佳地,密度为1300kg/m3~1700kg/m3;其中所述物料是由矿泥、矿粉、尾矿粉、白灰以及土之中的至少一种与固化剂和水泥混合制得的,或,所述物料是由建筑废料和/或尾矿废料破碎后与添加料混合并加水搅拌得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梁林华;梁彬,未经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梁林华;梁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8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