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胎胎纹侦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89068.9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2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莆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低碳动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1/24 | 分类号: | B60C11/24;B60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胎 侦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为轮胎的胎纹侦测。
背景技术
由于轮胎肩负行车的载重、抓地力、排水性、操控性、制动性,因此,轮胎的磨损程度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依据交通事故的相关统计,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约有7成是因爆胎或轮胎失控打滑引起的,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不外乎胎压不足或胎纹深度不足,但因这个问题不会影响车辆发动或无法行驶,因此常常被驾驶者忽略。
每一个轮胎在胎纹深度1.6mm处设有磨耗标记,又称胎面磨耗标记,这个标记设置于大胎纹底部,通常为橡胶块或橡胶柱的型式,当轮胎磨损到达这个标记时就表示需要更换轮胎了。但是,这个标记的警示功能需要驾驶人的主动观察,若驾驶人忽略,这个标记就不具功效了。
目前胎纹深度检测在车辆检修厂进行,通常采取接触式量测法,经由量尺或机械式测量计直接接触胎面及胎纹沟底,量测胎纹沟底至胎面的距离而得知胎纹深度。
一些专利文献揭露了非接触式量测法,利用雷射或射频识别技术检测胎纹。然而实现激光技术的装置相当庞大,无法安装于车辆。而射频识别技术需将许多个射频标签嵌入所有主胎纹沟底,通过同一主胎纹中所有的射频标签都被磨损以致射频读取器无信号时释出一警告信息,但是射频卷标的嵌入以及耗损使得射频识别难以实际应用在胎纹侦测。
目前的胎纹检测都是采用外部装置,而且需要驾驶者自己注意轮胎的状况,并且自行至车辆检测厂进行检修。至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一种安装于车辆且可自动检测胎纹并向驾驶者主动提供胎纹信息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轮胎胎纹侦测装置,该侦测装置安装于车辆,具有自动侦测胎纹并主动向驾驶者提供胎纹信息的功能。
本发明达成上述目的的轮胎胎纹侦测装置,包括:一安装于车体的胎面影像撷取模块、一与该胎面影像撷取模块耦合的一中央处理模块,以及一与该中央处理模块耦合的显示单元。
该中央处理模块包含一与该胎面影像撷取模块耦合的图像处理单元,一与该胎面影像撷取模块耦合的胎纹运算单元、一与该胎纹运算单元耦合的信息整合单元、一与该信息整合单元耦合的联机传输单元,该胎纹运算单元与该图像处理单元耦合;
该胎面影像撷取模块撷取一车辆每一个轮胎的胎面影像;
该图像处理单元接收该胎面影像撷取模块所撷取的影像,将该胎面影像施予校正和清晰处理,其中,该胎面影像撷取模块撷取所得的影像通过该图像处理单元处理成为灰阶的该胎面影像,使该胎面影像中的轮胎的胎面与背景之间在明度上产生差异,并通过校正和清晰处理提高该胎面影像中,该胎面与该背景之间的明度差异;
该胎纹运算单元接收经校正和清晰处理的胎面影像,并将胎面影像区分为多个区块,扫描各区块的影像,存在有不同明度差异的区块为该胎面与该背景并存的判读区块,判读各判读区块的影像,并运算获得运算该轮胎的主胎纹的沟深值,该胎纹运算单元并将每一个沟深值和一内建默认值比对,并依据比对结果输出一相对的信号;
该信息整合单元将上述每一沟深值以及每一沟深值和内建默认值比对得到的相对信号整合到一信息界面,该信息界面经由该联机传输单元传输至该显示单元显示。
其中,该显示单元可为车用屏幕或手机屏幕。
本发明提供的轮胎胎纹侦测装置安装于车辆,具有自动侦测胎纹、提供胎纹信息的功能。通过该显示单元所显示的内容,用户可得知车辆各个轮胎磨损的情形以及确实的胎纹沟深,并通过各种信号判断胎纹沟深是否在安全范围或者应迅速更换轮胎,以确保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轮胎胎纹侦测装置的方块图;
图2为车辆安装胎面影像撷取模块中微型摄像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轮胎胎纹侦测装置所撷取的胎面影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轮胎胎纹侦测装置产生的信息界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胎面影像撷取模块;11-微型摄像机;13-轮胎;131-胎面;14-胎面影像;15-主胎纹;30-中央处理模块;31-图像处理单元;32-胎纹运算单元;33-信息整合单元;331-信息界面;34-联机传输单元;35-显示单元;40-车体俯视轮廓;41-轮胎位置;42-轮胎位置;43-轮胎位置;44-轮胎位置;45-沟深值显示区;46-信号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低碳动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低碳动能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90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