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9154.X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5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蕾;周慧;吕兆龙;程磊;包华超;程瑞;陶平;刘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处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器读写控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NAND设备成本低、写入和擦除速度快,且更适宜数据存储等诸多优点而被业界广泛采用。然而,由于NAND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复杂,关于NAND存储器标准化组织当前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增加存储器控制电路的设计难度。现有的NAND存储器种类繁多,对于应用在嵌入式环境保护和检测系统的存储器而言,例如在线水质监测的嵌入式系统,所需要的存储装置的体积更小,实时读写速度更快,可靠性更高。而目前的存储阵列进行逻辑控制效率较低,在实现高速度、大容量、高可靠性数据存储性能上还有改进的余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对存储器进行控制,包括:
从总线接收地址和数据;
在接收到总线的读写命令时,将数据进行缓存;
对所缓存的数据进行校正;
基于命令寄存器的内容,发出读写命令到存储器模组,以进行数据存取。
优选地,所述从总线接收地址和数据包括:
利用AMBA数据接口模块作为与AMBA总线的接口,从AMBA总线接收地址和数据,
对地址解码并且将解码数据写入控制寄存器与缓存控制电路;
在AMBA总线中对地址进行解码,并且更新和读取控制寄存器的内容;
读取控制单元的状态,或者读出或写入进入存储器模组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将数据进行缓存包括,利用缓存控制电路,控制两个缓存器SRAM的数据访问,以允许CPU、SRAM和存储器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
所述缓存控制电路控制两个缓存器,进一步包括:
通过CPU直接访问SRAM存储器;
通过CPU经由SRAM存储器访问存储器数据;
访问两个缓存器的数据;
通过访问存储器控制单元的数据;
更新误差校正编码器和解码器校正过的数据;
并且,所述缓存控制电路具有两个状态机,一个用于处理缓存控制电路模块与存储器控制器模块之间的接口信号,另一个用于处理缓存控制电路与AMBA接口模块之间的接口信号。
优选地,所述对数据进行校正,包括利用误差校正编码器和解码器进行校正,该可误差校正编码器和解码器由存储器控制单元来编程,通过采用分组预取译码的操作方式,利用三级流水操作,通过软件配置来改变设定值;
所述基于命令寄存器的内容,发出读写命令到存储器模组,进一步包括:
利用寄存器堆中的存储器模块配置寄存器,记录包括地址阶段的周期数,块大小以及页大小,如果在操作期间要改变寄存器里面的值,则发出软件复位,然后发出命令;
利用寄存器堆中的存储器控制电路与缓存控制电路的中断寄存器,:检测设备状态检查失败中断,空白检查中断,CRC检查失败中断,数据访问中断,命令完成中断。
利用寄存器堆中的缓存控制电路特殊功能使能寄存器,输出模式使能信号,用于直接访问SRAM存储器,并从存储器读取SRAM的资料或者将SRAM资料写入存储器;
所述数据存取进一步包括,在存储器的读周期,CPU发出一个写周期到页索引寄存器,指定要读取的地址,然后更新访问控制寄存器来发起读周期,CPU从缓存控制电路读取数据;
在存储器写周期,CPU发出一个写周期到页索引寄存器,指定要写入的地址,然后CPU更新访问控制寄存器来发起写周期,最后CPU将数据写入缓存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读写命令通过存储器控制单元发送到存储器模组,所述存储器模组为NAND。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对存储器进行控制的存储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包括:
总线接口模块,用于从总线接收地址和数据;
缓存控制电路,用于在接收到总线的读写命令时缓存数据;
误差校正编码器和解码器,用于对所缓存的数据进行校正;
存储器控制单元,用于基于命令寄存器的内容发出读写命令到存储器模组,以进行数据存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91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