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冲渣水预热锅炉水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0456.9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7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东;刘俭;施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F27D17/00;F22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博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4 | 代理人: | 刘俊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冲渣水 预热 锅炉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炉冲渣水余热的系统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高炉冲渣水预热锅炉水的系统和方法,属于冶金工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炉渣是炼铁时排出的废渣,每吨铁产生300~900kg的高炉渣,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或铝酸钙等。一般钢铁厂在高炉炼铁工艺中,产生的高炉渣温度超过1400℃,高炉渣所带走的热量约占高炉总能耗的16%。目前高炉基本都采用水冲渣工艺,高炉渣显热基本都进入冲渣水中,即便采用强制通风冷却,随着冲渣水的循环,水温仍可上升到约95℃,导致大量蒸汽释放到大气中,除了浪费能源外,同时还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和热污染。
目前,国家高校、企业采用的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利用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类:
1.高炉冲渣水余热采暖系统。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需要采暖的时间比较短,系统利用率低,推广价值不大;
2.高炉冲渣水余热制冷系统。在夏季,热水送入吸收式制冷机组,但制冷机组热水用量有限,系统利用率也较低,推广价值也不大;
3.高炉冲渣水余热发电系统。由于热水温度不够高,且存在较大幅度的波动,流量大,受现有技术的限制,系统效率和作业率均不能达到工业化的条件;
4.高炉冲渣水预热其他工质的系统。需要新增水池,将冲渣水过滤,对系统耐磨要求高,或经过二级热交换才将冲渣水热能传递给工质进行综合利用,存在投资大、热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技术可靠、简单可行的高炉冲渣水预热锅炉水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炉冲渣水预热锅炉水的系统,它包括高炉冲渣水循环系统,所述高炉冲渣水循环系统包括粒化箱、冲渣沟、粒化槽、渣水分离装置、集水池、回水泵、冷却塔、水池、粒化泵及其连接管道。
该高炉冲渣水预热锅炉水的系统还包括冲渣水与锅炉水热交换系统、锅炉水汽化循环系统,所述冲渣水与锅炉水热交换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及换热工质;所述锅炉水汽化循环系统包括锅炉、蒸汽用户、冷凝回水器、循环泵及连接管道;
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集水池或水池中,所述热交换器内部的换热工质为锅炉水。
高温炉渣被水淬,高炉冲渣水水温升高进入集水池或水池,通过集水池或水池内设置的热交换器与锅炉水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高炉冲渣水温度下降,在高炉冲渣水循环系统中进行下一个冲渣升温循环。高炉冲渣水热交换的同时,锅炉水温度升高,在锅炉水汽化循环系统中被锅炉加热成蒸汽供用户使用,产生的冷凝水及补充水经循环泵送至热交换器进行下一次预热。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热交换器为间壁式热交换器。
进一步的,所述间壁式热交换器可以是单组,也可以是多组串联或并联。
一种高炉冲渣水预热锅炉水的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a.高温炉渣被粒化箱喷射冷却水快速冷却水淬,炉渣被粒化,高炉冲渣水水温升高,进入渣水分离装置进行渣水分离,高炉冲渣水进入集水池经回水泵进入水池,通过集水池或水池内设置的热交换器与锅炉水进行热交换;经热交换,高炉冲渣水温度下降,在高炉冲渣水循环系统中进行下一个冲渣升温循环;
b.高炉冲渣水热交换的同时,锅炉水温度升高,在锅炉水汽化循环系统中被锅炉加热成蒸汽供用户使用,产生的冷凝水及补充水经循环泵送至热交换器进行下一次预热。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采用间壁式热交换器。
更优选的,所述间壁式热交换器可以是单组,也可以是多组串联或并联。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该高炉冲渣水预热锅炉水的系统正常作业时,所述热交换器低于水池液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冷却塔中的冷却系统可部分或全部关闭,这样可以减少冲渣水在进入热交换前的温降,并使回水泵工作扬程降低,减少电耗。
优选的,所述高炉冲渣水与锅炉水的热交换仅由一级热交换即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04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装置和显示设备
- 下一篇:用于等离子体蚀刻操作的基板支撑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