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化功率增益均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1182.5 | 申请日: | 2014-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6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夏雷;杨清愉;延波;徐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3/16 | 分类号: | H01J2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化 功率 增益 均衡器 | ||
1.一种小型化功率增益均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带层(1)、介质层(2)和金属层(3),微带层(1)、介质层(2)和金属层(3)依次层叠;微带层(1)位于最上层,金属层(3)位于最下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化功率增益均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带层(1)包括传输线主线(10)、第一电阻(11)、第二电阻(12)和第三电阻(13),传输线主线(10)为条状,中间凸起;第一电阻(11)和第三电阻(13)连接在传输线主线(10)的凸起左右两条边上,第二电阻(12)连接在传输线主线(10)的凸起处;所述微带层(1)还包括第一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4)、第二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5)和第三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6);第一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4)与第一电阻(11)相连,第二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5)与第二电阻(12)相连,第三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6)与第三电阻(13)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化功率增益均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2)包括介质基板(20)、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21)、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22)和第三金属化通孔阵列(23),介质基板(20)为板状,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21)和第三金属化通孔阵列(23)设置在介质基板(20)向外的一端,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22)设置在介质基板(20)向内的一端,位于中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化功率增益均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4)、第二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5)和第三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6)与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21)、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22)和第三金属化通孔阵列(23)一一对应,扣合后,第一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4)、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21)、介质基板(20)以及虚拟金属板(30)构成第一复合左右手谐振器;第二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5)、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22)、介质基板(20)以及虚拟金属板(30)构成第二复合左右手谐振器;第三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6)、第三金属化通孔阵列(23)、介质基板(20)以及虚拟金属板(30)构成第三复合左右手谐振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化功率增益均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3)包括虚拟金属板(30),虚拟金属板为板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化功率增益均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4)、第二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5)和第三复合左右手谐振器表层微带(16)均由四个微带交指构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化功率增益均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化通孔阵列(21)、第二金属化通孔阵列(22)和第三金属化通孔阵列(23)均由三个金属化通孔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11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