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高精度纳米间隙检测结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2906.8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罗先刚;王长涛;王彦钦;赵泽宇;胡承刚;蒲明薄;李雄;黄成;何家玉;罗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B11/14 | 分类号: | G01B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表面 等离子体 共振 高精度 纳米 间隙 检测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高精度纳米间隙检测结构,其特征是光源(2-1)输出光经过准直镜(2-2)、宽带偏振器(2-3)入射到分束器(2-4);经过分束器(2-4)的透射光入射到纳米间隙检测结构(2-5)上,并与纳米间隙检测结构(2-5)、间隙及基底(2-6)相互作用,压电移动台(2-7)与基底(2-6)固定在一起,以控制间隙大小;相互作用后,部分光被反射回至分束器(2-4);再经分束器(2-4)反射,并由透镜(2-8)会聚后入射至光谱探测器(2-9),光谱探测器(2-9)将探测得到的数据传到计算机(2-10),经计算机(2-10)处理得到间隙值,实现纳米间隙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高精度纳米间隙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1)为白光光源或宽带波长可调谐激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高精度纳米间隙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间隙检测结构(2-5)由透明基材石英,一维金属光栅及金属纳米膜层三层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高精度纳米间隙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2-6)由金属纳米膜层及石英或硅基材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高精度纳米间隙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调整检测装置,使入射光平行入射至分束镜(2-4)上;
步骤二:调节宽带偏振器(2-3),使其输出偏振方向与纳米间隙检测结构(2-5)中一维金属光栅线条方向垂直;
步骤三:将纳米间隙检测结构(2-5)、基底(2-6)、及压电移动台(2-7)用平面反射镜代替,由平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经分束镜(2-4)、透镜(2-8)汇聚到光谱探测器(2-9),并由计算机记录光谱探测数据作为参考光谱;
步骤四:取下平面反射镜,将纳米间隙检测结构(2-5)、基底(2-6)、及压电移动台(2-7)移回光路中,移动压电移动台(2-7)使得纳米间隙检测结构(2-5)与基底(2-6)之间产生一个纳米量级的间隙,透射光经纳米间隙检测结构(2-5)、间隙及基底(2-6)相互作用后部分反射,反射光光经分束镜(2-4)、透镜(2-8)汇聚到光谱探测器(2-9),并由计算机(2-10)记录光谱探测数据作为初始探测光谱;
步骤五:计算机(2-10)将初始探测光谱与参考光谱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处理得到实际间隙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29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阀阀盖机加工夹具
- 下一篇:多用钻孔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