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焊接夹具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93901.7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钟华山;陆东平;胡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仪表板 横梁 中部 部件 焊接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仪表板横梁生产加工过程中,结构相对复杂,目前均是采用焊接的方法进行生产,而由于仪表板横梁上部件较多,需要将其上的部件划分在不同工序内进行拼焊,这样也方便零件本身的装夹定位,从而能够保证生产的加工精度,有助于提高零件的合格率。在划分工序时,可先进行分总成的焊接,如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横梁右侧支架总成和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总成的单独焊接,然后再与中间出风管安装支架拼焊,最后再依次对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进行焊接,而目前工厂内使用的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的夹具均为手动夹紧,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压杆对多个部位进行夹紧,操作效率相对较低,夹紧耗时较长,没有实现快速装夹,影响到仪表板横梁的生产效率,且由于夹具本身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在焊接时需要多次更换被焊部件的装夹位置,多次装夹带来的安装定位误差会对焊接精度造成影响,影响到产品的加工精度和成型质量,需要经过检具检测后反复的修整。
如中国专利ZL201020135982.2提出的一种汽车仪表板支架焊接夹具,包括底座安装板、两个用于夹紧横梁的横梁支架和用于夹持端头法兰和大小安装支架的大安装支架夹具、用于夹持安装支架的安装支架夹具、用于夹持收放机支架的收放机支架夹具、用于夹持转向柱支架的转向柱支架夹具、以及用于夹持保险盒支架的保险盒支架夹具,各夹具通过其小底座和底座安装板上对应的安装孔与底座安装板活动连接,其安装位置与其所夹持的工件与横梁焊接的位置对应,各夹具采用气缸驱动夹持动作,驱动气缸与电气控制系统连接。该夹具可将与横梁焊接的各个支架同时夹紧固定与焊机配合焊接,有利于实现机械手自动焊接,但是由于汽车仪表板支架结构随着车型的不同而不同,该夹具针对的汽车仪表板支架结构较为简单,所采用的定位和夹紧的原理也相对简单,并而本汽车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结构复杂,涉及到的焊接部件和部位较多,因而该夹具不适用于本汽车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焊接,该夹具所采用的结构和原理也不能够保证本汽车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定位装夹精度与焊接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自动化程度高的、定位夹紧效率高的,能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夹紧定位并保证装夹定位精度的装置,即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焊接夹具。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中部部件焊接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左端、右端分别对称安装有定位夹紧架,利用定位夹紧架能够实现对横梁左侧支架总成、横梁右侧支架总成的夹紧定位,所述底座的前侧中部对称安装有中间支架前端夹紧装置,利用中间支架前端夹紧装置能够对中间左支架总成和中间右支架总成的前端进行自动定位夹紧,在底座的中部开设有一号安装孔和二号安装孔,在底座的后侧中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夹紧装置,定位夹紧装置用以对中间出风管安装支架的夹紧定位,从而确保仪表板横梁夹紧定位的牢固性,所述定位夹紧装置之间设有IP本体中间上安装支架总成夹具,所述IP本体中间上安装支架总成夹具与底座固连,在所述定位夹紧装置和中间支架前端夹紧装置之间区域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中部夹紧定位装置,利用中部夹紧定位装置从而能够对中间左支架总成和中间右支架总成的中部进行夹紧定位,在左侧的中部夹紧定位装置和左侧的中间支架前端夹紧装置之间设有IP本体右下安装支架总成夹具,在所述中间支架前端夹紧装置之间的后方设有IP本体中间下安装支架总成夹紧装置,且所述中部夹紧定位装置、IP本体右下安装支架总成夹具、IP本体中间下安装支架总成夹紧装置均与底座固连,在所述底座的右侧中部固定安装有配件夹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大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39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