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吸附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4335.1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涛;张静;严秀平;徐熠;沈珂;殷新;刘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涛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建武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吸附 采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气体吸附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气质量检测过程中,一般使用采样泵利用吸附管内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污染物被吸附于吸附管内的固体吸附剂上,这种采样方法被广泛地使用。吸附管内的吸附剂多位粉末状固体,常用的吸附剂包括:多孔聚合物、改性炭黑、碳化分子筛或分子筛等,装填好的气体吸附管价格较高,但随着人们对环境关注度的提高,分析目标物种类越来越多,实验人员自己装填吸附管的需求越发显现出来。
在吸附管的装填过程中,装填工作费时,而且对技术要求高。如果吸附管填充太松,吸附剂容易移动形成内部空隙,影响采样;反之,则会在吸附管内形成较高的阻抗,进而导致抽样失败或使得热解析效率降低;最关键的问题是,装填吸附管需要用玻璃棉/石英毛,由于玻璃棉/石英毛纤维细小,在使用过程中,会形成丝状纤维,飘散到空气中,会对身体造成不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体吸附采样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吸附管在装填过程中存在的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对技术要求高、容易影响采样、导致抽样失败或使得热解析效率降低的问题,以及丝状纤维飘散到空气中、会影响身体健康、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气体吸附采样装置,包括进气套管、吸附管和采样套管,进气套管呈“凸”字形,采样套管为倒“凸”字形;吸附管的下端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卡台,卡台上安装有采样端滤网,采样端滤网的上端安装有采样端滤膜;采样端滤膜的上部填充有吸附剂;吸附剂的上方安装有进气端滤膜,进气端滤膜的上方安装有进气端滤网,进气端滤网的上方安装有张力环;吸附管的上端外侧与进气套管的下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吸附管的下端外侧与采样套管的上端内侧通过螺纹连接。
下面是对上述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进气套管的上部和下部连接处的内壁安装有垫圈,采样套管的上部和下部连接处的内壁安装有垫圈。
上述垫圈为铜垫圈或橡胶垫圈。
上述采样端滤网和进气端滤网为不锈钢网。
上述采样端滤膜和进气端滤膜为玻璃纤维滤膜。
上述卡台与吸附管为一体结构。
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拆装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操作方便,能够满足实验人员自己装填吸附管的需求,以适应分析目标物越来越多的实验要求;采用玻璃纤维滤膜和不锈钢网,从而避免了在使用玻璃棉/石英毛的过程中,形成的丝状纤维飘散到空气中,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提高实验安全性,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张力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进气端滤网和采样端滤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用于拆装本发明的拆装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中钳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进气套管,2为吸附管,3为采样套管,4为卡台,5为采样端滤网,6为采样端滤膜,7为吸附剂,8为进气端滤膜,9为进气端滤网,10为张力环,11为垫圈,12为手柄,13为钳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涛,未经李海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4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
- 下一篇:用于采取受到污染的粉砂原状样的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