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手穿刺的留置针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5610.1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3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卢峰;陶品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曹志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刺 留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留置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手穿刺的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一种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输液治疗的医疗器械。现有技术中的留置针,其主要包括留置针导管、穿刺针管、与所述穿刺针管连接的针翼、与所述留置针导管连接的导管座,所述穿刺针管从所述导管座另一端的主接头完全穿入所述留置针导管后,所述穿刺针管的针尖刚好裸露在所述留置针导管外,所述导管座侧壁上延伸形成有一侧接头,所述侧接头与输液器连接。当医护人员使用留置针对患者的血管进行穿刺后,将穿刺针管从导管座后端及留置针导管中拔出,较为柔软的导管部分留置于患者的血管中,通过留置针导管给患者进行连续或间断地输液。
现有技术中留置针的穿刺过程如下:
首先用一只手捏住针翼,将穿刺针管和留置针导管一起穿刺进入血管。见回血后,用另一只手固定导管座,将穿刺针管回抽约3mm。然后保持导管座和针翼相对位置不变,将留置针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完成整个穿刺过程,然后,将穿刺针管全部抽出,封闭导管座开口,用敷贴在皮肤上固定导管座,并从侧接口连接输液器输液。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现有的留置针,由于结构设置的问题,在穿刺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两只手进行配合,操作较为复杂,对医护人员要求较高;且在穿刺前,穿刺针管的针尖裸露在外,容易误伤的接触人员,很不安全。
由此可见,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单手穿刺的留置针,简化操作过程,提高使用的方便程度,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手穿刺的留置针,简化操作过程,提高使用的方便程度,提高留置针的安全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手穿刺的留置针,包括留置针导管、穿刺针管、与所述穿刺针管连接的针翼、与所述留置针导管连接的导管座,所述导管座一侧延伸形成有一侧接头,所述针翼上设有第一导引面,用于引导所述针翼带动所述穿刺针管相对于所述侧接头位移,从所述留置针导管中回抽。
优选地,所述针翼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穿刺针管移动距离的限位部件。
优选地,所述侧接头上设有第二导引面,所述第二导引面与所述第一导引面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管的移动距离为2~4mm。
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管的移动距离为3mm。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位于所述针翼远离所述穿刺针管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为限位销钉或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面和第二导引面为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面和第二导引面为平面。
优选地,在所述针翼上,所述第一导引面与相邻平面所成夹角为120~15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单手穿刺的留置针,由于包括留置针导管、穿刺针管、与所述穿刺针管连接的针翼、与所述留置针导管连接的导管座,所述导管座一侧延伸形成有一侧接头,所述针翼上设有第一导引面,用于引导所述针翼带动所述穿刺针管相对于所述侧接头位移,从所述留置针导管中回抽。所述留置针处于初始状态时,穿刺针的针尖收纳于所述留置针导管中,安全可靠。穿刺时,用手以自然力捏住针翼的翼板、导管座,将穿刺针管和留置针导管一起穿透皮肤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加大力量挤压针翼和导管座,在第一导引面的作用下,使得针翼向后滑动,穿刺针管逐步回抽,然后保持导管座与针翼的相对位置不变,将留置针导管全部送入人体血管。穿刺过程完成,且整个过程为单手操作。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单手穿刺的留置针能够实现在穿刺时全程单手操作,使得穿刺时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穿刺针管回抽距离更加精准,便于标准化做业,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留置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针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留置针的初始状态图;
图5为图1中留置针穿刺前的主视图;
图6为图1中留置针穿刺前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留置针穿刺前的侧视图;
图8为图1中留置针穿刺后的主视图;
图9为图1中留置针穿刺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伺服电机减振结构及伺服电机
- 下一篇:一种纤维复丝线密度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