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5624.3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2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合;宋雅娟;舒国伟;刘妮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10 | 分类号: | C12N11/10;C12N11/04;A23C9/123;C12R1/01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聚糖 黄原胶 制备 杆菌 微胶囊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益生菌制品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是由法国Tisser博士从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菌。经研究发现,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其在肠道中定殖的数量往往与人的健康状况存在着关系。双歧杆菌作为一种典型的益生菌,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而发挥保健功能,例如具有双向调理胃肠的功能,抗癌作用,免疫调节功能等。但其对氧极为敏感,对低pH值的抵抗力差,活性保持较为困难。
微胶囊技术具有防止外界环境因素破坏芯材、有效地控制芯材的释放、掩盖芯材的异味、改变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便于贮藏和运输等作用。利用微胶囊及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包埋,可对益生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有效的降低环境对菌体的破坏作用。
目前,利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保护双歧杆菌的报道很多,大多数都是利用海藻酸盐作为包埋壁材使用。在嗜酸乳杆菌包埋过程中,也有其他材料被作为壁材使用。例如,CN10275589A中公开的双歧杆菌包埋方法中提到,先利用果胶对菌体进行单层包埋,再利用海藻酸钠进行双层包埋;CN103355656A中也公开一种双歧杆菌微胶囊,该微胶囊用海藻酸盐、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组成壁材,或是壳聚糖、海藻酸盐、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组成壁材,来对双歧杆菌进行包埋;CN102210659A中提到的双歧杆菌微胶囊,是以海藻酸钠和菌体混合后进行乳化,再与氯化钙进行固化;CN102302160A中公开了一种婴儿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此微胶囊是以食用明胶–树胶作为壁材,转股酰胺酶作为交联剂最终制得微胶囊;文献“肠溶性双歧杆菌微胶囊的初步研究”中公开的双歧杆菌微胶囊是以肠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包埋材料。
除以上提到的包埋材料之外,还可以利用壳聚糖与黄原胶的聚电解质络合作用形成的共混凝胶做为壁材进行双歧杆菌的包埋,制备出的益生菌微胶囊可加入至含果粒的液态酸奶中,得到新型液态食品。壳聚糖和和黄原胶都是天然的生物大分子,生物相容性好,无毒副作用。壳聚糖溶于酸性水溶液中带正电荷,可与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多糖黄原胶通过聚电解质络合作用形成共凝胶,从而作为包埋壁材使用。这种材料的使用可以避免海藻酸盐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凝胶不稳定的缺陷。目前还没有利用壳聚糖和黄原胶作为壁材对双歧杆菌进行包埋的发明专利,为此,提供一种利用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及应用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及应用,能够避免壁材在使用过程不稳定的影响,提高菌体的包埋产率以及包埋活菌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利用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双歧杆菌冻干菌粉接种于MRS肉汤中,在37℃培养条件下MRS活化三次,前两次以3%~5%的接种量转接,并在37℃的条件下培养22~24h,第三次按照2%~3%的接种量转接,并在37℃的条件下培养18h,后进行离心处理并收集菌体,弃去上清液得菌泥,将菌泥与浓度为0.85~0.9%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合配制成1.2~1.3×109CFU/mL的菌悬液备用;
2)取浓度为0.5~1.1%的黄原胶溶液,灭菌和离心除气处理后备用;
3)取浓度为0.4~1.3%壳聚糖溶液,调节pH至5~5.9备用;
4)取除氧剂溶液,除氧剂溶液中的除氧剂为异抗坏血酸钠或半胱氨酸盐酸盐,过滤除菌后备用;
5)将步骤1)制备的菌悬液和步骤2)制备的黄原胶溶液按照1:(3~10)的质量比例混合得到菌胶液,后加入步骤4)制备的除氧剂,除氧剂的添加量按照菌胶液总量的0.03~0.07%加入,混匀后得到双歧杆菌菌胶液,将双歧杆菌菌胶液加入磁力搅拌器上的步骤3)制备的壳聚糖溶液中,菌胶液与壳聚糖比例为1:(3~6),加入后搅拌,获得微胶囊;
6)待微胶囊完全交联后,过滤后洗涤,得到微胶囊的活菌数为3.0~4.1×109CFU/g双歧杆菌微胶囊。
所述的步骤1)中离心时的转速为7000~10000r/min,离心时间为10~15min。
所述的步骤2)中灭菌处理的温度为:80~110℃,时间为10~15min;离心除气处理的转速为:5000~7000r/min,时间为10~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脉注射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萝卜干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