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5876.6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3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贾永清;吴兴军;杨龙山;肖谊鲜;段旭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G21/02 | 分类号: | G01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王宏星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拆装 多用 防护 称重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
背景技术
有翼飞行器在进行飞行前,本次飞行的所有的载荷加上以后,需要测定本身的重心位置,并适当进行配重调整,以保证在起飞前,重心处于适当的位置。目前,一般采用三点称重,通过一些计算得出,即在两侧机翼、机尾各取一点支撑,支撑点下安装有称重传感器。
在实际操作中,若有翼飞行器的重量在100KG以下时,靠人力来托举并保护,放在这样的称重设备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有翼飞行器的重量在500KG以上时,甚至以吨为单位计算时,这种操作方式就不适用了,既使是有吊装设备来辅助,被测设备的安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这时,就需要有一套支撑设备,对设备进行防护,同时进行称重测量操作,而且,有翼飞行器在研制阶段,所有的配套辅助设备,必需具有尽可能多的功能,一方面节约经费,另一方面方便运输。
另外,使用者也对这套支撑设备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
1、能对重量约3吨左右的有翼飞行器称重、测重心,确保使用方便、安全;
2、支撑高度可以上下调节,范围约为1米。
3、能多次重复拆装,运输时体积尽可能地减小。
4、在平整的地面上,很方便地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及其组合。能够安全方便稳定地对超重物进行称重。
本发明的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包括支架、木质托架、万向轮、螺旋千斤顶和脚踏型撑起杆,所述支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框架采用角钢制,角钢之间用螺栓连接,所述支架的角钢上设有调节孔;所述木质托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的上端;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框架结构下端的四角;所述螺旋千斤顶通过支撑角钢横梁以螺栓固定在所述支架的上半部分;所述脚踏型撑起杆安装在支架下端。
优选所述支架的角钢上的调节孔形状为两端倒圆角之后的长方形。
优选所述木质托架的上端具有凹陷,并固定有毡垫,安装在支架的框架结构上端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上。
优选所述脚踏型撑起杆的数量为三个。
本发明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组合系统,利用多台所述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组合对超重物进行支撑并称重。
优选所述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组合数量为六台,其中三台用于称重。
本发明使得原有的支撑防护支架、称重配套设备、移动组装支架的功能三合一,集合到这一套支架上来实现,减少了设备数量,同时造价和运输的成本也大大压缩,为同类设备的配套设计,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设思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利用本发明的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对有翼飞行器秤重时的布置图。
符号说明
1、木质托架
2、支架
3、万向轮
4、脚踏型撑起杆
5、螺旋千斤顶
6、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包括木质托架1、支架2、万向轮3、脚踏型撑起杆4、螺旋千斤顶5、调节孔6。
所述支架2采用5mm厚的角钢构架成长方体框架结构,角钢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图1中的支架2为三层的框架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二层、四层等的多层结构。角钢的厚度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角钢上的设有调节孔6,该调节孔6用于拆装连接和调节支架的高度,并可以根据需要用于构架多层框架结构和在支架上添加角钢横梁。支架2的调节高度在1.2米以上。该可调高度根据需要而定。
所述木质托架1通过螺栓安装在框架结构上端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上,用于对称重物进行支撑。所述木质托架1的上端具有凹陷,用于稳固支撑称重物,并固定有毡垫,对于称重物起到保护作用。所述木质托架1的安装位置和数量不限于图中所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变,其上端凹陷的形状也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形状,只要能稳固地进行支撑即可。
所述万向轮3安装在框架结构下端的四角,方便可拆装多用防护称重支架在地面上移动,支架2的下端四角,各安装一个万向轮,这些万向轮装有锁止踏板,需要停止转动时,用脚压下即可;当需要转动时,抬起踏板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5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