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部件粘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6135.X | 申请日: | 2009-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4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小盐智;北田和生;由良友和;中园拓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B5/30;B32B37/18;B32B3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部件 粘贴 方法 | ||
1.一种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在液晶面板上粘贴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粘贴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过程:
切断过程,引出带状的上述光学部件,在输送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切断上述光学部件并收纳到容器中;
移入/移出过程,移出收纳了上述光学部件的容器,将空容器移入上述切断过程;以及
粘贴过程,从收纳了上述光学部件的容器的移出目的地取出光学部件并输送,在规定的粘贴位置处将该光学部件粘贴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至少一面上,
其中,在上述粘贴过程中,在从容器中取出所有的光学部件之前,将收纳了光学部件的容器中的至少一个事先移入到该粘贴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贴过程中取出收纳在容器中的所有的光学部件并移出该空容器,与此同时将在上述切断过程中收纳了已切断的光学部件的容器移入至作为移出目的地的光学部件取出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断过程还具有以下过程:
检查过程,检测光学部件的缺损部分;以及
缺损去除过程,通过切断来去除缺损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下调节从上述粘贴过程移出空容器的定时与移入收纳了光学部件的容器的定时:
确定上述粘贴过程中的从容器内取出所有光学部件的暂定的单位时间,以及
对在上述切断过程中的以下处理时间进行调节,该处理时间为自切断从粘贴带卷引出的光学部件并收纳规定片数起直到使容器移入至作为移出目的地的光学部件取出位置为止的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处理时间的调节中,预先计算出规定长度的带状的光学部件所包含的缺损部分的基准发生率,求出通过切断来去除该缺损部分并将光学部件收纳到上述容器中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以及
在从上述粘贴过程的单位时间中减去上述最短时间得到的剩余时间内调节光学部件的输送速度、光学部件的收纳速度以及容器的输送速度中的至少任意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检查过程中将依次求出的作为规定长度的带状的光学部件所包含的缺损部分的比率的实际发生率与预先求出的基准发生率进行比较,在实际发生率超过基准发生率并且在上述切断过程中光学部件的输送速度、光学部件的收纳速度、容器的输送速度以及缺损去除速度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处理速度达到限制值,且上述处理时间超过单位时间的情况下,调节上述粘贴过程中的光学部件的输送速度使得单位时间与该移入时间相一致。
7.一种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在液晶面板上粘贴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粘贴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过程:
切断过程,引出附设有隔离物的带状的上述光学部件,并在输送方向上以规定间隔切断上述光学部件并收纳到容器中;
移入/移出过程,移出收纳了上述光学部件的容器,并且将空容器移入至上述切断过程;
剥离过程,从收纳了上述光学部件的容器的移出目的地取出光学部件并剥离隔离物;以及
粘贴过程,将剥离掉隔离物后的光学部件在规定的粘贴位置处粘贴在上述液晶面板的至少一面上,
其中,在上述剥离过程中,在从容器中取出所有的光学部件之前,事先使收纳了光学部件的容器中的至少一个从切断过程移入该剥离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剥离过程中取出收纳在容器中的所有的光学部件并移出该空容器,与此同时将在上述切断过程中收纳了已切断的光学部件的容器移入至作为移出目的地的光学部件取出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光学部件粘贴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切断过程还具有以下过程:
从光学部件剥离隔离物的过程;
检查过程,检测剥离掉隔离物后的光学部件的缺损部分;
隔离物粘贴过程,将隔离物粘贴在检查后的光学部件上;以及
缺损去除过程,通过切断来去除缺损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613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