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菌棒全自动放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6263.4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0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吴观根;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泉市双利茶水炉修理店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7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放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棒打孔放气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菌棒全自动放气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菌棒进行打孔通常都是依靠传统的打孔技术来实现菌棒的打孔放气,传统的打孔放气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来对菌棒进行打孔放气,传统的打孔放气技术过程是人工操作先固定菌棒,再采用带着打孔针的夹板拍打菌棒,拍完菌棒的一面后,需要转动菌棒再对菌棒的下一面进行打孔放气,工作效率低下,生产效率低,采用人工打孔放气的方式增加了额外的人工劳动力,增加了人工生产成本,还有人工操作打孔放气无法保证菌棒上的孔能够均匀分布在菌棒上,这样就容易影响菌菇的生长,使菌菇不能正常生长,并且拍打菌棒容易对菌棒内的菌丝造成损伤,使得菌菇的生长量降低,影响菌农的收入,还有人工操作打孔容易使带有打孔针的夹板误打到工人身上,对工人的人身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
市场上也有一些能够对菌棒进行自动打孔放气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通常都是人工操作菌棒来实现菌棒自动打孔的,这样在人工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偏差就会造成菌棒打孔分布出现一定的偏差,这样就会造成菌棒打孔放气的精度不够,无法实现精确打孔的效果,打孔的精度较低,并且这些自动打孔放气的装置通常都是需要人工操作菌棒来实现菌棒自动打孔放气的,这样就需要额外的工人来操作菌棒,增加了额外的人工劳动力,增加了人工生产成本,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菌棒全自动放气机,结构合理,能够实现菌棒全自动放气的效果,能够自动将菌棒送入菌棒全自动放气机进行自动打孔放气,实现了全自动化的效果,打孔放气精度高,免去了额外的人工劳动,降低了人工成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这种菌棒全自动放气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有用于将菌棒限位在机架上的固定件,固定件的入口处设有用于将菌棒自动推入固定件的推动件,推动件安装在机架的侧面上,固定件的周围设有若干组用于在多个方向上同时自动对固定件内菌棒进行放气操作的刺破件,刺破件安装在机架内。
刺破件的数量为四组,第一组刺破件上连接有用于在上方将第一组刺破件推入固定件的上推板,第二组刺破件上连接有用于在下方将第二组刺破件推入固定件的下推板,第三组刺破件上连接有用于在左侧将第三组刺破件推入固定件的左推板,第四组刺破件上连接有在右侧将第四组刺破件推入固定件的右推板,上推板、下推板、左推板、右推板均安装在机架内。
机架的顶部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呈平行对称设置,机架的底部安装有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呈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均呈平行设置,机架的左侧中部上安装有第五转轴,机架的右侧中部上安装有第六转轴,第五转轴与第六转轴呈平行对称设置,第五转轴、第六转轴在纵向上与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之间呈垂直交叉设置,上推板活动连接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下推板活动连接在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上,左推板活动连接在第五转轴上,右推板活动连接在第六转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泉市双利茶水炉修理店,未经龙泉市双利茶水炉修理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62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