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NC加工四面孔多工序专用夹具及装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7604.X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2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强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地址: | 215137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nc 加工 面孔 工序 专用 夹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NC加工四面孔多工序专用夹具及装夹方法。
背景技术
较早的夹具型式,主要由动钳口和定钳口组成,型式比较简易。该型存在的缺陷为:对于四个面的加工需要三套夹具进行四次装夹才能完成加工,比较繁琐,费时较长,装夹时容易造成工件的变形,不易定位,加工尺寸偏差较大,很不稳定,影响加工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工件的变形和稳定加工尺寸的CNC加工四面孔多工序专用夹具及装夹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CNC加工四面孔多工序专用夹具,包括底盘、连接盘和夹具主板,夹具的底盘被4个均匀分布于同一圆周上的M10螺丝上下贯穿,加工时通过这些螺丝将夹具安装在机床上,底盘和夹具主板之间通过连接盘连接在一起,连接盘的直径小于底盘,底盘与连接盘之间通过M10连接螺丝和螺钉连接,连接盘通过M5连接螺丝连接夹具主板,夹具主板设在连接盘的上表面,夹具主板整体为一个长方体,夹具主板的面积小于连接盘,夹具主板的上表面为加工基准面,基准面依据加工对象的形状加工成相应的形状,夹具主板上表面的两个对角设有压块,压块通过M8固定螺丝固定在夹具主板上,加工时压块在M8固定螺丝的作用下压住工件;夹具主板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上下贯穿的定位孔,定位孔的内侧面设有螺纹,定位孔对应M4固定螺丝,加工工件时可以使用固定螺丝穿过工件拧入定位孔将工件固定在夹具主板上,固定螺丝拧入定位孔,固定螺丝与工件之间设有垫片,夹具主板的侧面另设有一个加工孔。
本发明中的CNC加工四面孔多工序装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工件上表面铣切加工,先通过贯穿底盘的M10螺丝将夹具安装在机床上,随后将需要加工的工件放在夹具主板的加工基准面上,通过夹具主板上表面两个对角处设置的压块将工件固定在夹具主板上,加工时压块在M8固定螺丝的作用下固定住工件,机床直接对工件的水平面进行铣切加工,随即完成工件第一个方位的加工;
2)工件前表面加工,完成工件第一个方位的加工后,拆除夹具主板上表面的压块,通过夹具主板中心位置处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来进行固定,加工工件时使用M4固定螺丝穿过工件拧入定位孔将工件固定在夹具主板上配合加工,机床可以带动夹具翻转和旋转,加工时机床直接将夹具翻转至与原先垂直的位置,机床的加工装置从上至下对工件的前表面进行钻孔操作,完成对工件第二个方位的加工;
3)工件后表面加工,完成工件第二个方位的加工后,机床带动夹具旋转180°,机床从上至下对工件的后表面进行钻孔操作,机床完成工件第三个方位的加工;
4)侧孔加工,完成工件第三个方位的加工后,机床带动夹具旋转,机床通过夹具主板侧面的加工孔完成一道侧孔的加工,也就是第四个方位的加工。
为了解决较早夹具造成工件加工工序较繁琐、不易定位和装夹、易变形和加工精度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调整了夹具的整体设计和定位方式,控制了工件的变形性,采用压块和定位孔结合的装夹方式,在机床的配合下可以对工件进行三个方位的加工,夹具主板侧面处加工孔的巧妙设计精准的完成了一道侧孔的加工,同一夹具实现了四道工序的加工,费时较少,提高了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底盘;2、连接盘;3、夹具主板;4、压块;5、M8固定螺丝;6、M4固定螺丝;7、垫片;8、M5连接螺丝;9、销钉;10、M10连接螺丝;11、M10螺丝;12、基准面;13、定位孔;14、加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强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强龙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76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式路面材料透水性测量装置
- 下一篇:坝基土体三维渗透淤堵模拟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