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型混合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7906.7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天才;梅庆;苏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型 混合 加载 装置 | ||
1.一种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控装置(10),用于提供光弹性应力冻结试验的温度场;
第一加载装置(20),用于给模型(40)提供旋转离心载荷;
第二加载装置(30),用于给模型(40)提供拉伸载荷;
所述温控装置(10)包括:箱体(11)及用于对所述箱体(11)内部进行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器(12);所述箱体(11)上设有用于观察所述模型(40)的受力状态的观察窗;
所述第一加载装置(20)和所述第二加载装置(30)设于所述箱体(11)内以共用所述温控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载装置(20)包括:伸入所述箱体(11)内的传动轴(21),所述传动轴(21)经换向机构(22)连接第一加载单元(23),所述换向机构(22)用于将所述传动轴(21)的输出动力转换成驱动所述第一加载单元(23)在水平方向上旋转运动的动力,所述第一加载单元(23)用于夹持至少一个所述模型(40);所述传动轴(21)位于所述箱体(11)外部的部位连接有驱动所述传动轴(21)旋转的驱动机构(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轴(21)水平设置,所述传动轴(21)经轴承与所述箱体(11)的壁面配合;所述驱动机构(24)包括:驱动电机(241)、联轴器(242),所述驱动电机(241)的输出轴经所述联轴器(242)连接所述传动轴(21);所述驱动电机(241)的输出轴、所述联轴器(242)及所述传动轴(21)同轴配合安装;所述换向机构(22)为锥齿轮传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加载单元(23)经榫槽-榫头配合夹持所述模型(40),所述第一加载单元(23)包括:与所述箱体(11)的壁面固接的固定架(231)、由所述换向机构(22)驱动的竖直轴(232),所述竖直轴(232)经止推轴承与所述固定架(231)连接,所述竖直轴(232)的上端设有圆盘状的第一夹持部(233),所述第一夹持部(233)用于沿周向夹持至少一个所述模型(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加载装置(30)包括:设于所述箱体(11)内的支撑框架(31),所述支撑框架(31)上设有至少一个加载横梁(32),所述加载横梁(32)上连接有多个第二加载单元(33),所述第二加载单元(33)包括用于将所述模型(40)连接至所述加载横梁(32)上的第二夹持部(331)和用于对所述模型(40)施加拉伸载荷的施力部(3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31)包括用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横向支撑梁(311),所述横向支撑梁(311)沿纵向设置有的纵向支撑梁(312),两个所述横向支撑梁(311)沿相向的方向设置有凹槽部,所述加载横梁(32)经所述凹槽部与所述横向支撑梁(311)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持部(331)的一端经紧固件(34)与所述加载横梁(32)固接,另一端经榫槽-榫头配合夹持所述模型(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夹持部(331)包括相配合的两个本体,两个所述本体相对设有凹部,两个所述本体经紧固件固定,所述凹部用于夹持所述模型(40)上的榫头部(41)以形成榫槽-榫头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332)包括用于与所述模型(40)上远离榫头部(41)的端部固接的吊杆(3321),所述吊杆(3321)的底端设置用于承载砝码(333)的托盘(33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型混合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观察窗采用耐高温光学玻璃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79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立体五角星模型制作的刻图模板
- 下一篇:一体多用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