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扼流电路以及包含该扼流电路的总线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9032.9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3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H·安德里亚斯;B·因戈尔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里沃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11313 | 代理人: | 郝文博 |
地址: | 德国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流电 以及 包含 总线 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改进的扼流电路和包含用于在KNX TP总线中使用的有源扼流电路的总线电源。
背景技术
扼流电路通常被称为总线电源中的整体部分。如EN50090中所制定的标准,在示例的KNX双绞线(KNX TP)总线中,总线电源通过双绞电缆为总线节点供应电能。在这一方面,一个或多个总线节点之后通过总线(即双绞电缆)被连接至总线电源,以形成总线区段。
一个或多个总线节点通过总线从总线电源被供应操作电压。如为KNX TP总线所指定的,总线电源为总线提供29V的操作直流(DC)电压。
总线节点被配置为以至少21V的DC电压正常工作。在这一方面,8V的公差范围安全防护KNX TP总线,避免出现间歇性故障。因此,即使在总线上适度压降的情况下或高接触电阻的情况下,KNX TP总线以及所连接的总线节点仍保持运行。
同时,一个或多个总线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总线(即同样的双绞电缆)传送数据。为此,总线节点除了检测DC电源电压之外还检测叠加在总线上的交流(AC)电流传输信号。变压器容许每一个总线节点将AC传输信号从DC电源电压解耦;电容器可以稳定DC电源电压。变压器还可以被用于通过总线由总线节点传输数据。
对于数据传输,KNX TP总线指定两种不同的传输信号形式代表“0”比特值或“1”比特值。“0”比特以叠加在DC电源电压上的AC信号的形式被传输。“1”比特值在没有交流电流(即通过保持DC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被传输。也就是说,后者“1”比特值的传输可以被认定为总线的“空闲状态”。
KNX TP总线的一个重要特性是信号传输通过总线被差分地(differentially)执行。也就是说,总线并不指定预定义的参考电位(例如地面电位线),恰恰相反,总线节点接收数据传输作为双绞电缆的两线之间的差分信号。由此,KNX TP总线以稍高的硬件复杂性为代价提供更好的电磁抗扰性。
“0”比特的区别差分实现如下:对于AC波形的传输,首先,总线节点主动地将总线上的电位降低大约5V(例如从29V降至24V)。在信号宽度的大约三分之一之后,总线节点停止降低总线上的电位,总线上电位的这种降低与传输信号的负半波相对应。
之后,当总线节点停止降低总线上的电位时,总线运作,由于电感反应引起电压超调,即,双绞电缆的两线之间的电位超过了总线的空闲状态。
具体而言,KNX TP总线为每一总线节点上的变压器和电容器做好准备,并且还为共同作为谐振电路工作的总线电源中的扼流电路做好准备。而且,电压的超调与传输信号的正半波相对应。
示例的KNX TP总线系统被显示在图1a和1b中。总线系统100包括DC电源110,其被配置为供应29V的DC电压。该DC电压通过扼流电路120被提供给总线,至少一个总线节点130被连接在其上。DC电源110和扼流电路120共同形成总线电源。
具体而言,扼流电路120包括扼流器(choke)(例如,共模扼流器),其在一侧通过DC+和DC-端子被连接到DC电源110上,并且在另一侧通过总线(即,端子Bus+、Bus-)被连接到至少一个总线节点130上。由于扼流电路120中的这一扼流器,总线节点130之间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
如前所述,为传输数据(例如,“0”比特值),总线节点130将总线正极和总线负极之间的电位减少大约5V。在没有扼流电路120的情况下,DC电源110将立刻抵消总线上降低的电位,因为常见的DC电源被配置为抵抗高负载电流。由此,在缺少扼流电路120的情况下,DC电源110将通过总线节点130抑制电位的降低。
更具体地,总线节点130利用电流源IL3传输“0”比特,电流源IL3在位置(1)通过变压器的线圈L3驱动电流,以在被包括在总线节点130中的变压器中感应出磁场。由于线圈L3与线圈L1和L2磁性地耦合,电压UL1和UL2在位置(2)分别在线圈L1和L2中感应产生。
由此,由总线节点130产生的叠加的电压UL1和UL2在位置(3)(即负半波)减小总线正极和总线负极之间的电位,而同时,电容器的电压保持为稳定的29V。电位的这一减小被显示在图1b的时间t1至t2处,出现在位置(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里沃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弗里沃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90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