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9036.7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菲;孟林;李光禄;俞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C30B29/16;C30B29/60;C30B28/06;C30B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条件下 制备 微米 黄铁矿 晶体 聚合 空心球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微米矿物晶体材料的制取方法,尤指一种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的制取方法。
背景技术
黄铁矿是地壳中常见的硫化物之一,在多种地质条件下都有形成,是重要的矿物材料。但由于天然黄铁矿杂质含量很高,因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通过人工制取高纯度的黄铁矿,可实现黄铁矿晶体的有效利用。在传统理论和实践中,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普通黄铁矿晶体的结晶与生长。一些学者通过水热实验发现,温度、压力、过饱和度、氧逸度和硫逸度对黄铁矿晶体的形貌均有深刻影响,人们在探索合成高纯度黄铁矿晶体的试验方法,也见有黄铁矿单晶体合成的研究实例。
现代纳米材料科学理论成果显示,纳-微米材料具有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空心球晶体材料,可作为新型纳-微米介质载体,从而起到改变材料性能的作用。黄铁矿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能和光伏性能,是一种新型光电矿物材料。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不仅具有半导体和光伏性能,还可作为载体材料,在其中加载其他介质获得应用。因此,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有实际应用价值。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体生长条件的研究,对分析地质作用过程,揭示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在之前的报道中,关于“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方面没有研究及实践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的制取方法,其特征是仅使用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与五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反应,在水热加热条件下,即可获得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该发明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实验条件简单、易操作和能耗低等优势。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水热条件下制备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以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与五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为主要原料,采取如下步骤:
(1)制备混合溶液:取一定量的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和五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分别置于烧杯中溶解,制备成硫酸亚铁溶液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然后按Fe与S的物质的量比为1:1~1:9,分别取硫酸亚铁溶液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置于烧杯中充分混合,搅拌得混合溶液;
(2)加热:将步骤(1)所得混合溶液,置于反应釜中,使溶液占据反应釜体积的78~84%,在100~200℃条件下加热时间为24h;(3)过冷却处理和过滤:加热结束后,立即取出反应釜在0℃至-25℃条件下冷却3-4h,将其中生成物取出、过滤,得灰黑色固体;(4)干燥及保存:将灰黑色固体干燥后,即得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
所述步骤(1)的混合溶液中Fe与S物质的量比较佳值为1:3。
所述步骤(2)中混合溶液占反应釜体积的80%。
所述步骤(2)中加热温度较佳值为195℃。
所述步骤(3)中冷却温度较佳值为-15℃。
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可以避免传统工艺的复杂过程,使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与五水合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反应更加容易和充分,实现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的可控制备。
附图说明:
图1为在195℃、Fe:S为1:3、时间为24小时条件下生长的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
图2为在195℃、Fe:S为1:3、时间为24小时条件下生长的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
图3为在195℃、Fe:S为1:3、时间为24小时条件下生长的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
图4为在195℃、Fe:S为1:3、时间为24小时条件下生长的纳-微米黄铁矿晶体聚合空心球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90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换电池防水标识卡
- 下一篇:一种双频两用远距离抗金属RFID无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