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缓激肽受体结合活性的多肽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99567.6 | 申请日: | 2014-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5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谢作旭;陆伟跃;谢操;李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18 | 分类号: | C07K7/18;A61K38/08;A61K47/42;A61K9/107;A61K9/127;A61K9/14;A61P35/00;A61P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缓激肽 受体 结合 活性 多肽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属药学领域,涉及蛋白质多肽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与缓激肽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本发明利用多肽序列翻转原理,以缓激肽为模板设计了氨基酸序列分别是:RI‑BK为RFPSFGPPR;RI‑KD为RFPSFGPPRK;RI‑L‑BK为RFPSFGPPRL的多肽,经实验表明,所述多肽对缓激肽受体具有高亲和性,能选择性打开血脑肿瘤屏障,显著提高药物在脑肿瘤部位的蓄积,延长脑胶质瘤原位模型裸鼠的生存期。本发明的多肽可用于制备化疗药物的辅助用药,以及与包包载肿瘤药物的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制备治疗脑肿瘤的组合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药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涉及蛋白质多肽,具体涉及可与缓激肽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多肽;更具体的涉及可与缓激肽受体特异性结合的多肽及其在制备治疗脑肿瘤组合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激肽家族是一类具有强效血管活性和促炎特性的多肽,其包含缓激肽(Bradykinin,BK)、胰激肽(Kallidin,KD)以及它们的活性代谢产物等。上个世纪70年代,Regoli等发现存在两种激肽受体B1和B2;研究还显示激肽激活与G蛋白偶联的激肽受体B1和B2,影响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进而产生多种生理效应。在心血管自我稳定、平滑肌收缩与舒张、炎症以及伤害性感知等方面,激肽的作用已经被人们所揭示。另外,激肽在细胞增殖、纤维化以及血管新生等方面的作用也在不断被人们所了解。作为一种内源性物质,激肽通过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哮喘、过敏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糖尿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肌病以及肾脏疾病等。有研究表明,激肽受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细胞表面高度表达,如肿瘤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等,激肽受体被激活时会增加血管的渗透性,与细胞的增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以及细胞的侵袭存在关联,因此,有关研究开始将激肽受体作为靶点进行肿瘤的治疗。有关激肽受体拮抗剂被建议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尤其是肺癌和前列腺癌,已经有报道证明某些拮抗剂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抑制其生长。虽然激肽受体的效应具有危害,但其就像一把双刃剑,当激肽受体激动剂和受体结合后会增加脑血管的通透性,因此有研究利用激肽受体激动剂来辅助治疗脑肿瘤,帮助化疗药物更好的穿过血脑屏障或血脑肿瘤屏障而到达脑肿瘤,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缓激肽是一种内源性多肽,其氨基酸序列为RPPGFSPFR,早在1994年TakanoriInamura和KeithL.Black研究发现低剂量的缓激肽可以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研究显示,脑肿瘤微环境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脑肿瘤细胞表面的激肽受体B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血管内皮细胞,使得低剂量缓激肽在不影响血脑屏障的前提下选择性开放血脑肿瘤屏障,所述的低剂量缓激肽主要是通过跨细胞和细胞旁两条途径开放血脑肿瘤屏障,首先,低剂量的缓激肽与激肽受体B2结合后使得胞内钙离子水平升高,而钙离子又会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而产生一氧化氮,引起细胞内环单磷酸鸟苷水平升高,使得细胞的钙激活性钾通道蛋白的表达增加,促进跨内皮细胞胞饮囊泡的形成;同时,缓激肽还可通过上调质膜微囊蛋白(caveolin)的表达增加胞饮小泡的数量,从而调节血脑肿瘤屏障的通透性;其次,研究还发现缓激肽还可通过影响cAMP/PKA信号通路、RhoA/ROCK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方式减少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如ZO-1、occludin、claudin-5)和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从而打开紧密连接,继而增加血脑肿瘤屏障的通透性。
由于缓激肽在体内容易被降解,因此有研究通过结构改造制备了生物稳定的激肽B2受体激动—RMP-7,利用RMP-7和化疗药物联合给药从而达到辅助治疗脑部肿瘤的效果。然而,到目前为止,由于RMP-7在激肽受体结合活性以及给药剂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使得研究停滞不前,仍处在二期临床的研究过程中,而且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用到特殊氨基酸以及还原肽键的技术,因此增加了制备的难度和经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9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