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皮痹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99732.8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9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杜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仁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1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32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皮痹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痹病,亦名痹症,由于人体中,气血亏损,腠理疏豁,正气不能护卫,风、寒、湿三气乘虚错杂侵入,使人体经络壅阻,气血凝滞,遂发生痹症。
皮痹在中医学上属五痹之一,也叫硬皮病,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素体气血虚弱、腠理不密、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遗传因素加反复持久的急慢性感染而造成的一种免疫机制失调性疾病。中医学认为凡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皮肤,皮肤络脉阻闭,气血凝滞,出现局部或全身皮肤肿胀、硬皮、变色,患部感觉迟钝、麻木不仁者谓之皮痹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皮痹的中药,它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皮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花13-17、白术1-5、仙灵脾7-11、小棕皮头4-8、刘寄奴7-11、月季花1-5、罗汉松根皮13-17、黄芪4-8、当归7-11、丹参10-14、绞股蓝10-14、花生13-17、紫荆皮10-14、虎耳草4-8。
一种治疗皮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红花15、白术3、仙灵脾9、小棕皮头6、刘寄奴9、月季花3、罗汉松根皮15、黄芪6、当归9、丹参12、绞股蓝12、花生15、紫荆皮12、虎耳草6。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中药重用益气养血、活血祛瘀等中药,对于治疗皮痹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治疗皮痹的中药,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红花15、白术3、仙灵脾9、小棕皮头6、刘寄奴9、月季花3、罗汉松根皮15、黄芪6、当归9、丹参12、绞股蓝12、花生15、紫荆皮12、虎耳草6。
称取以上原料组分,按照汤药的常规制法,加水煮成汤剂服用,每天一剂,一剂分两次服用。
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病例一:
邓某,男,51 岁,主诉:患有皮痹,开始皮损仅限于手足部位,后来逐步向上肢、颈部等部位发展。皮肤坚硬如革,躯体转侧不利。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一个月后,硬皮症状有所缓解;三个月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病例二:
万某,女,45岁。主诉:患有皮痹,皮肤僵硬,面无表情,还伴有头痛、关节酸痛等症状。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一个月后,头痛及关节酸痛等症状消失,皮肤僵硬程度有所缓解;两个半月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病例三:
钱某,女,39岁。主诉:患有皮痹,皮肤僵硬、肌肤甲错,还伴有气短心悸、月经不调等症状。给予本发明中药治疗半个月后,气短心悸症状缓解;两月后,月经正常;三月后,患者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仁波,未经杜仁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997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脑淤血后遗症的药物
- 下一篇:治疗肺积水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