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背光板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0277.9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35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巍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0;F21V7/00;F21V8/00;F21V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背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激光背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板的光源多采用灯管或发光二极管。灯管或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由导光板侧面入射,因此导光板的亮度会随着与发光元件的横向距离增加而减少,光的使用效率不高,故不适用于大尺寸面板的背光源。另一方面,因灯管或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具有一定的频宽范围,因此背光板所混合的光的色彩饱合度会有所限制,背光板的品质无法提升。再加上灯管或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具有大发散角度,因此背光板的厚度也必须跟着增加,以避免漏光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激光背光板包含激光光源、导光板、至少一反射层与至少一光发散结构。激光光源用以提供激光光束。导光板具有出光面、背光面与至少一侧面。背光面相对出光面设置,且侧面连接出光面与背光面。反射层至少部分包覆背光面与侧面。反射层用以将到达反射层的激光光束反射至出光面。光发散结构设置于导光板上。光发散结构用以发散激光光束,其中激光光束由光发散结构进入导光板,而被反射层反射至出光面。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发散结构位于导光板的侧面,且光发散结构为凹槽。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凹槽具有发散面,且发散面为曲面。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发散结构为绕射元件。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绕射元件位于导光板的侧面。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出光面与侧面相夹有一锐角。绕射元件设置于出光面邻接侧面的一端,激光光源的激光光束通过绕射元件进入导光板后,由设置于侧面的反射层反射而在导光板中行进。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出光面与侧面相夹有一锐角。绕射元件设置于出光面邻接侧面的一端,且反射层暴露部分的侧面。激光光源的激光光束通过绕射元件进入导光板后,于暴露的侧面反射而在导光板中行进。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背光面与侧面相夹有一锐角。背光面邻接侧面的一端被反射层暴露,且绕射元件设置于背光面邻接侧面的该端。激光光源的激光光束通过绕射元件进入导光板后由设置于侧面的反射层反射而在导光板中行进。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背光面与侧面相夹有一锐角。背光面邻接侧面的一端与部分的侧面暴露于反射层,且绕射元件设置于背光面邻接侧面的该端。激光光源的激光光束通过绕射元件进入导光板后,于暴露的侧面反射而在导光板中行进。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绕射元件包含多个微结构。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微结构呈周期排列。
在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激光背光板还包含至少一导引介质,置于激光光源与光发散结构之间。导引介质用以将激光光束导引至光发散结构。
上述的激光背光板利用激光作为光源,且使用光发散结构以发散激光,因此可达成降低耗能、提高色彩饱和度、提升光板面积与减小光板厚度的好处。另一方面,利用导引介质分隔发光区(即导光板)与激光光源可加强激光背光板的电路安全。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俯视图;
图1B绘示沿图1A的线段A-A的剖面图;
图2A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局部立体图;
图2B绘示图2A的激光背光板的俯视图;
图2C绘示沿图2B的线段B-B的剖面图;
图3A绘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俯视图;
图3B绘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俯视图;
图4绘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俯视图;
图5A绘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俯视图;
图5B绘示图5A的绕射光的空间分布与强度分布图;
图6A绘示图5A的绕射元件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6B绘示图5A的绕射元件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A与图7B分别绘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与第八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俯视图;
图8绘示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俯视图;
图9绘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侧视剖面图;
图10绘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方式的激光背光板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北科技大学,未经台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02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