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炉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00479.3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1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任红贤;邱明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磁炉,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散热性及防水功能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具有无火、炉面温度低、无装有易燃气体或燃料、高能量转换效率等特性,常用于一般家庭煮食上。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inductionheating)原理,电能通过磁场变化而转化为热能。详细而言,电磁炉的炉面的热绝缘板下方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产生强弱不停变化的交流磁场,频率一般在20kHz至27kHz之间,交流磁场通过放在炉面上的器皿时,能量以感应涡电流(交流磁场使器皿底部产生感应涡电流,感应涡电流在器皿内部受阻进而转化为热能)及磁滞损耗(交流磁场在不停的改变器皿金属的磁极方向时会产生能量损失而化成热能)这两种物理现象在器皿内转化成热能。
电磁炉在运作的过程中,内部的电子元件会发热,目前,电磁炉的散热方式,是在电磁炉的壳体上开设多个出入风口,并在壳体内部设有风扇,通过风扇带动气流,而使冷空气自入风口进入壳体,热空气自出风口离开壳体。然而,若电磁炉的壳体上的出入风口的尺寸与数量较小,会需要加大风扇的尺寸或数量,此会使得电磁炉在高度上无法缩减。若电磁炉的壳体上的出入风口的尺寸与数量较多,则会使得壳体的强度不足,且具有容易进水及外观完整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炉,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散热性及防水的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磁炉,包括密闭壳体及热源。密闭壳体由具有微孔结构的防水透气材料所构成。热源配置于密闭壳体内,其中外界的空气以及自热源所发出的热气通过微孔结构进出于密闭壳体而形成热循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防水透气材料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相互堆叠层压的聚四氟乙烯多微孔薄膜与尼龙织物。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防水透气材料包括陶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防水透气材料包括透气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密闭壳体具有高导热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扇,配置于密闭壳体内,以加速外界的空气以及自热源所发出的热气之间的热循环。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电磁炉通过具有微孔结构的防水透气材料形成的密闭壳体,且热源配置于密闭壳体内,外界的空气及热源所发出的热气可通过微孔结构进出密闭壳体,以形成热循环,进而达到散热的功效。因此,本发明的电磁炉不需在壳体上挖有出入风口,壳体可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也可避免进水造成内部的电路短路的情形。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炉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炉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电磁炉;
110、210︰密闭壳体;
120、220︰热源;
23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磁炉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电磁炉100包括密闭壳体110及热源120。由于电磁炉100的正面(炉面)用来加热,为了强调电磁炉100的密闭壳体110的整个底部与四个侧面可用来散热,特意将图1以电磁炉100的底部的视角来表示。
密闭壳体110由具有微孔结构的防水透气材料所构成。在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材料包括高分子复合材料。举例而言,高分子复合材料包括相互堆叠层压的聚四氟乙烯多微孔薄膜与尼龙织物等。
此类防水透气材料的微孔结构尺寸介于液体(大尺寸的分子)以及气体(小尺寸的分子)之间,而达到气体能够通过,但液体无法通过的功效。以水为例,水的气体分子均匀地分散于空间中,当水的气体分子要通过防水透气材料的微孔结构时,根据毛细运动的原理,类似于毛细管的微孔结构可使得水的气体分子顺利通过,而达到了透气的功能。相反地,若是在液体的状态下,液态水在微孔结构的一侧受到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也就是水分子之间互相的“拉扯抗衡”),水分子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微孔结构的另一侧,因此,防水透气材料能够达到了防水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0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油烟机
- 下一篇:一种测温微波炉及其工作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