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4VSO泵用DR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1155.1 | 申请日: | 2014-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0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杨贝贝;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科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0 | 分类号: | F04B5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李国钊 |
地址: | 528313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4vso 泵用 dr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A4VSO轴向柱塞泵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4VSO泵用DR阀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A4VSO轴向柱塞泵的DR阀主要包括阀体1、尾螺母组件2、主阀芯3和调压组件,其中阀体1设有供安装主阀芯的阀芯腔11、与阀芯腔一端连通并供安装尾螺母组件的第一孔道12、与阀芯腔另一端连通并供安装调压组件的第二孔道13、与阀芯腔另一端连通的泄压孔道14、与所述阀芯腔连通并供与油泵压油口和油泵变量活塞小端相通的第一连通口15、与所述阀芯腔连通并供与油泵变量活塞大端相通的第二连通口16,和连通第一孔道12和第一连通口14的相通孔道17。调压组件主要由弹簧导向垫41、右旋调压弹簧42、左旋调压弹簧43和调压组合44组成。参阅图2,区域A是与油泵压油口和油泵变量活塞小端相通,区域B是与油泵变量活塞大端相通,区域C是与油泵泄油口相通。现有DR阀的工作原理为:通过主阀芯的左右移动,使区域B或与区域A相通(此工况下油泵排量减少);或与区域C相通(此工况下油泵排量增大);或介乎于两个区域之间(此工况下油泵排量不变,压强为DR阀的设定值)。通常,油泵压油口压强未达到DR阀设定值之前油泵是处于最大排量工况的。当压油口压强欲超过设定值时,油泵排量减少至一定值,使得压油口压强为DR阀的设定值。在此种情况下,阀芯左右两边的受力相等,其左边的受力是由两个调压弹簧来调节的,简称为F1,而右边的力则简称为F2,F2是压油口的压强P与阀芯截面积S的乘积,即F1=F2=P*S,由此可推导出:P=F1/S。由于阀芯的截面积一定(通常为0.5024平方厘米),因此要提高DR阀设定值P,就要调高弹簧弹力F1,通常情况下,当DR阀设定值压强P要求超过200Bar时,弹簧弹力F1就要超过1000N。理想状态下,弹簧力F1的方向是与F2绝对相反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弹簧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圆柱形,其垂直度和平行度都存在误差,另外弹簧在受压时也会产生变形误差,即使加有弹簧导向垫,F1和F2的夹角也非绝对的180度,约在170度~180度之间。如果夹角为175度,则会产生约87N的力径向推挤阀芯,若阀芯材质较差,则阀芯会在该87N的径向力作用下会与阀体孔壁产生挤压摩擦,从而加快磨损,减少使用寿命,而且还会造成压力波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4VSO泵用新型DR阀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A4VSO泵用新型DR阀结构,包括阀体、尾螺母组件、主阀芯和调压组件,所述阀体设有:阀芯腔,供安装主阀芯;第一孔道,与所述阀芯腔一端连通并供安装尾螺母组件;第二孔道,与所述阀芯腔另一端连通并供安装调压组件;泄压孔道,与所述阀芯腔的另一端连通;第一连通口,与所述阀芯腔连通并供与油泵压油口和油泵变量活塞小端相通;第二连通口,与所述阀芯腔连通并供与油泵变量活塞大端相通;所述阀体设有一分别连通阀芯腔一端和泄压孔道的连通孔道;还包括一小阀芯,及所述主阀芯与所述尾螺母组件相对应的端面轴向开有阀芯孔,所述小阀芯滑动设置在所述阀芯孔内;所述主阀芯的侧面对应所述第一连通口径向开有与阀芯孔连通的连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小阀芯的直径不小于2毫米且不大于4毫米。进一步优选,所述小阀芯的直径为3毫米。
作为优选,所述调压组件主要由弹簧导向垫、右旋调压弹簧、左旋调压弹簧和调压组合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右旋调压弹簧和左旋调压弹簧的弹力系数值均不少于15N/mm且不大于20N/mm。进一步优选,所述右旋调压弹簧和左旋调压弹簧的弹力系数值均为20N/mm。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大大减轻主阀芯因受力摩擦而出现的磨损现象,有效延长了主阀芯的使用寿命,并能满足高压稳定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DR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DR阀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
1—阀体;11—阀芯腔;12—第一孔道;13—第二孔道;14—泄压孔道;15—第一连通口;16—第二连通口;17—相通孔道;18—连通孔道;2—尾螺母组件;3—主阀芯;31—阀芯孔;32—连通孔;41—弹簧导向垫;42—右旋调压弹簧;43—左旋调压弹簧;44—调压组合;5—小阀芯;
A—区域A;B—区域B;C—区域C。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科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科达液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1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