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2728.2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9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会纳;蔡凯;雷波;蔡斌;潘文杰;丁福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11/04 | 分类号: | B01D11/04;G01N1/40;G01N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32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萃取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及其方法,属于实验室用设备及试验操作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分散液相微萃取(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由Rezaee等在2006年首次提出。该技术将分散剂和萃取剂加入样品溶液中,混合液经轻轻震荡后形成水-分散剂-萃取剂的乳浊液体系经离心后分层,将萃取剂取出后直接进样分析。该方法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操作简单、成本低、富集效率高、所需有机溶剂用量极少,易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仪联用等优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液相微萃取新技术,在痕量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常用的分散液- 液微萃取系统中使用的萃取剂的密度需比水大,因此萃取剂(含目标物)一般都在离心管底部,在注射针头透过上层水溶液抽取目标物时操作稍微不当就会吸进部分水分,一是会对气相色谱仪器造成损害,二是造成试验数据的不稳定,无法准备定量;其萃取过程见图1。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准确抽取萃取剂的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及其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它包括容器,在容器的两端设有端口,在端口上分别连接有密封盖。
所述的密封盖是针头能穿过且不会堵塞针头及漏液的柔性密封盖。
所述容器的一端或两端的端口为细长管状,其细长管状的直径为容器平均直径的1/5-1/15。
在端口的细长管上设计量刻度。
利用上述装置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的方法,该方法是先将样品溶液加入两端开口且设有密封盖的容器中,然后向竖直放置的容器中加入含有萃取剂的分散剂,待其乳化、离心后形成沉淀,最后根据沉淀物在容器中的位置对应利用针管就近穿过密封盖对沉淀物进行抽取。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分散液-液微萃取的专用装置,它是在容器的两端均开设端口,在端口上均配有针头能穿过且不会堵塞针头及漏液的柔性密封盖,这样在最后根据沉淀物在容器中的位置对应利用针管就近穿过密封盖对沉淀物进行抽取,这样相对现有的分离方式可以大幅度减少抽取水份的几率,可增加气相色谱仪器的使用寿命;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将端口加工成细长管状,且设有刻度,可较为明确的看出萃取物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分散液- 液微萃取工艺过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利用本发明完成分散液- 液微萃取工艺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为分散液-液微萃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两端开口的容器1由玻璃或塑料制成,其端口2的一端或两端被加工为细长管状,其细长管状的直径为容器平均直径的1/5-1/15,同时在端口2的细长管上设计量刻度,图中为一端,为实现容器的密封,在容器1的两端设有端口,在端口2上分别连接有密封盖3,因密封盖要完成注液或抽液的工作,其制作密封盖3的材料需满足针头能穿过且不会堵塞针头及漏液的柔性密封盖。
如图3所示,利用本装置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的方法是先将样品溶液加入两端开口且设有密封盖的容器中,然后向竖直放置的容器中加入含有萃取剂的分散剂,待其乳化、离心后形成沉淀,最后根据沉淀物在容器中的位置对应利用针管就近穿过密封盖对沉淀物进行抽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桥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装有高压油封保护装置的转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