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钻井套管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2797.3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2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国;孟宇;王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9/00 | 分类号: | E21B29/00;E21B43/2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杨小伟,韩国胜 |
地址: | 065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钻井 套管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井套管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就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直接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煤的热作用及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该过程集建井、采煤、地面气化三大工艺为一体,变传统采煤为化学采煤,省去了庞大的煤炭开采、运输、洗选、气化等工艺的设备,因而具有安全性好、投资少、效益高、污染少等优点。
煤炭地下气化的实现过程是通过在地面上开凿若干口不同功能的钻井至气化的目标煤层后,进行煤层点火、疏排水等一系列操作,实现煤层的贯通及正常的气化生产。垂直井在实际过程中应用最多。煤炭地下气化产品的成本构成中,钻井费用占有很高的比重,而钻井套管费用又在钻井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例。然而在目前煤炭地下气化的实际工作中,钻井在完成使命后,一般处于环保观测、废弃或封堵等状态,而很少进行钻井套管的回收和再利用。制约钻井套管回收和再利用的根本问题是目前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措施能够解决煤炭地下气化钻井套管的回收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井套管回收方法,该方法解决了煤炭地下气化钻井套管回收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实现了钻井套管的有效回收。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井套管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钻井内加注预定量的胶凝材料,在钻井中形成固定的隔离层;
S2、在隔离层上方分离钻井套管;
S3、对钻井井口进行密封;
S4、向钻井内输送制冷液体,所述制冷液体吸热汽化转变为气体后从出气管道排出,钻井套管强制冷缩并与固井水泥环分离;
S5、拆除钻井井口处的密封;
S6、提出钻井套管。
作为优选,在步骤S1中,煤层顶板上部没有含水层,所述隔离层的设置位置高于煤层顶板的位置,
或者,煤层顶板上部有含水层,所述隔离层的设置位置高于煤层顶板含水层上部边界的位置。
作为优选,在步骤S2之后,还具有以下步骤:
S21、往钻井套管切断位置处及隔离层上端处填充保温隔热材料。
作为优选,在步骤S21之后,还具有以下步骤:
S22、对钻井井口周围的地面进行硬化,并在钻井井口处安装支撑装置。
作为优选,在步骤S6之后,还具有以下步骤:
S7、对钻井进行封孔操作。
作为优选,在步骤S4中,向钻井内输送的制冷液体为液氮或液二氧化碳。
作为优选,在步骤S2中,在隔离层上方0.5m-1.5m位置处切割钻井套管。
作为优选,在步骤S3中,向钻井套管内下放制冷液体输送管道至保温隔热材料上部0.5m-1.0m处。
作为优选,在步骤S21中,填充的保温隔热材料高度不低于钻井套管切断位置以上2m。
作为优选,在步骤S5中,还拆除钻井井口处的出气管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发明提供的钻井套管回收方法中,由于在钻井中设置有固定的隔离层,隔离层更好的实现了钻井上下部隔离,避免了钻井上部与钻井下部的联通,能够避免在钻井套管回收过程中及回收后,出现与钻井底部原气化炉联通的现象;也避免了将煤层上部含水层中的液态水导通至钻井底部的现象;通过制冷液体输送管道向钻井内输送制冷液体,制冷液体吸热汽化转变为气体后从出气管道排出,钻井套管强制冷缩并与固井水泥环有效分离,该方法中,钻井套管强制冷缩作用更好的产生效果,可以使钻井套管与固井水泥环实现分离,之后使用钻机和支撑装置将钻井套管提出,并逐根回收,解决了煤炭地下气化钻井套管不便于回收的相关技术问题,实现了钻井套管的有效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钻井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隔离层;2、钻井套管;3、保温隔热材料;4、制冷液体输送管道;5、地面;6、支撑装置;7、密封装置;8、出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钻井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1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的钻井套管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向钻井内加注预定量的胶凝材料,在钻井中形成固定的隔离层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