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管理方法、装置与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2885.3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8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阙志克;张家铭;凌守弘;梁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管理 方法 装置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电源管理方法、装置与芯片。
背景技术
即便可携带式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的发展与普及,当电池电量降低时,系统因为电源切断而突然当机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种电源切断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充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变低时,“极化损耗”和锂离子电池相关的“阻抗”会变得非常高。在ICT装置上执行不同的程序和功能所造成相同的功率/电涌波动在电池的SoC在低阶段时会导致更大电压波动。当电压波动达到低电压阈值(threshold)时,电池低电压保护机制将被启动以切断电源。这种情况在老化的电池尤其显着,因为老化电池的阻抗增加,因此低SoC的电压波动会更大,进而也导致减少在ICT系统进行正确的数据保存和系统关机的预防准备时间。现行大部分的电源管理方法是基于电与电子方面的考虑,而电池特征曲线(Battery Characteristic Curve,BCC)是基于在图1中所示的电池的电化学特性。BCC将电化学特性转换成常见的电子控制域(电位-容量域,Potential-Capacity Domain),以便执行定量和简单的控制算法。当浓差极化损耗(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Loss)高时,BCC在低状态SoC时特别有用。
目前电子装置的电池在低容量状态时的已知问题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电源涌动会导致系统在使用完低容量状态电池的剩余电量在之前就径行关机。当前的电源管理技术,是以限制用户使用消耗大量功率的功能,以当电池电量低时延长电子装置的使用时间。然而,在电力有限时这类的限制可能会带来极大的不便,因为用户经常必须使用消耗更多功率的功能,例如拨打电话、发送带有附件的电子邮件等。在功率消耗的高点,若无其它有效的管理,一般是采用在低容量状态的电池可能因达到最低安全电压定义的阈值,迫使电池保护电路启动,无预警地切断电池电路和关闭系统。然而,当一个功能被启动执行时,经常发生功率消耗的高点,因此,开始执行一个重要的功能往往会导致峰值功率消耗超过安全阈值,必须过早的电源关闭。其结果是,电池的剩余容量不恰当地使用,即便在剩余的电力是足以使该系统的操作延长使用一些重要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的极化损失开始显着增加时阈值的检测方法。本方法也适应于电池的老化的调整。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低容量状态电化学电池的电源管理方法。本电源管理方法是基于BCC,其能反映电池在低容量状态下,在电池极化显著上升前的边界线。本电源管理方法还提供了自适性方式,可随着电池老化而调整,并适用于任何由电池驱动的装置,例如,电动汽车、3C装置等。通过控制装置中的每一功能元件的功率消耗,本方法可能会停止某些功能线程(function thread),或启动(或保持)一些功能线程。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电源管理方法,适应于一电子装置在低容量状态的多个电化学电池,该电子装置能执行多个功能线程,并且该多个电化学电池中至少一个电化学电池具有最低电池容量(minimum battery capacity)。此方法可包含:获取多笔电池信息,该多笔电池信息包括当该至少一个电化学电池在该低容量状态时,最大允许电流(maximum allowable current)与最大允许功率(maximum allowable power);经由检测电压相对于电流的变化(change of current),更新电池特征曲线(Battery Characteristic Curve,BCC);利用此电池特征曲线,决定该多个功能线程中是否有任一功能线程可以被终止,并且控制终止或继续在该电子装置上执行的该多个功能线程;以及当达到该最低电池容量,并且没有任一功能线程可以被终止时,关闭该至少一电化学电池;否则,返回获取该多个电池信息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28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