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对APT攻击的安全架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03133.9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6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丛戎;何志平;刘璧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姜明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对 apt 攻击 安全 架构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应对APT攻击的安全架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实现过程为:
一、建模分析漏洞与威胁的关系;
二、对漏洞防御模型进行建模,该防御模型的建模包括以下三种:
无更新,无弱连接时建模;
有更新,无弱连接时建模;
有更新,有弱连接时建模;
三、对攻击对象的终端属性和网络属性直接监测,对攻击对象的业务属性和社会属性间接关联的方式,发现未知威胁的存在,分析攻击实施者的终端属性、网络属性、业务属性和社会属性,进而发现为威胁的内涵;
四、通过高低位的协同监测发现威胁的攻击目的,这里的高位检测是指基于网络属性的监测技术,低位检测是指基于终端属性的监测技术;
五、基于异常发现,建立威胁防御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APT攻击的安全架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建模分析过程为:
设置已知漏洞集合: ,其中已知漏洞数量为;
设置未知漏洞集合:,其中未知漏洞数量为;
设置攻击事件函数:,分别为攻击事件利用的已知漏洞和未知漏洞的数量,总数量记为:;
设置事件分析函数:,其中为能力权重;
设置漏洞分析函数:,其中为能力权重;
未知漏洞集合UM弱连接已知漏洞集合KN,即未知漏洞集合通过步骤4)和步骤5)中的函数连接已知漏洞集合,同时设转移概率为:;
设置已知漏洞增长率:,其中为已知漏洞增长率的经验值;
设置未知漏洞增长率:,其中为未知漏洞增长率的经验值;
设置更新条件:当时进行更新,更新后;其中是更新条件;是距最近一次更新的时间,表示总数,为攻击事件的影响力权重;
计算得出风险为:;其中和是由已知漏洞与未知漏洞造成风险的权重,未知漏洞的潜在风险要大于已知漏洞的引起的风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对APT攻击的安全架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无更新,无弱连接时建模过程为:
,
其中表示时间,表述在不更新不修复漏洞且无弱连接的情况下,风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有更新,无弱连接时建模过程为:
,
,
在此模型中,时间由无限多个离散的整数点构成,其中是指当前时刻的前一个时刻的已知漏洞的数量;
有更新,有弱连接时建模过程为:
,
,
。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应对APT攻击的安全架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高低位的协同监测发现的威胁是指敏感的API的程序,该API程序包括:
请求远程服务器:HttpClient_execute;
打开URL连接URL_openConnection;
获取设备IMEI及电话号码:TelephonyManager_getDeviceId;
查询通信录:ContentResolver_query;
打开相机、WIFI及录音设备:Camera_open;
动态加载模块:System_loadLibrary;
运行态执行:Runtime_exec。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对APT攻击的安全架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的详细过程为:
1)首先计算得出维度的终端盲区的发现策略:
,
其中为维度的网络盲区的发现策略,为维度的业务盲区发现策略,为维度的社会盲区发现策略,为维度的攻击目的发现技术,设,,,,;
2)设高位监测为,其中为高位监测的强度,低位监测为,其中为低位监测的强度,其检测强度计算过程为:
;
;
,有;
,有;
,有;
其中为攻击维度, 为反制技术,是主动防御,为防御者与攻击者的能力比较的权重值;
3)得出基于异常发现的威胁防御模型: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31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