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溜井口缷矿时矿石入井的初速度控制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3357.X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章;张丙涛;王其飞;叶义成;邓磊;张群;赵卫;石志军;陈小强;潘世华;祝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溜井 口缷矿时 矿石 初速度 控制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拟溜井缷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溜井口缷矿时矿石入井的初速度控制实验装置。
技术背景
溜井是矿山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咽喉部位,溜井中常出现堵塞、跑矿及井壁损坏等问题,这些问题一旦产生,维修工作相当困难,将会影响矿山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在溜井施工前后对溜井进行溜矿模拟实验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设计完成后,对溜井进行溜矿模拟实验,分析预测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对设计的溜井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对施工过程中某些部位进行特殊处理,能有效地减少甚至避免溜井中常出现的问题。
目前,溜井溜矿模拟实验多为有限元、离散元等数值模拟,相似模拟试验和原位实验应用较少。数值模拟虽操作方便、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少,但数值模拟不仅缺乏直观性,而且数值模拟所需的材料参数的准确性无法保证;原位试验虽最为接近实际,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难以进行;相似模拟实验操作较为简单,虽能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但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模拟溜井溜矿的实验装置。从科学性和直观性来看,相似模拟试验最具有优势。因此,做相似模拟实验来模拟溜井溜矿将成为必然趋势。
溜井溜矿相似模拟试验中溜井口卸矿时矿石入井的初速度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数据,但迄今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的技术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控制精度较高和实用性强的模拟溜井口缷矿时矿石入井的初速度控制实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初速度控制实验装置包括支架、平台、4根丝杠、4个涡轮箱和2根蜗杆传动轴。在靠近平台的四角处分别固定有涡轮箱,每根蜗杆传动轴两端的蜗杆与对应的涡轮箱内的涡轮分别构成涡轮蜗杆副,每根蜗杆传动轴的一端端部与各自的同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支架的靠近四角处分别固定有丝杠,4根丝杠分别垂直地通过涡轮箱上的套筒与各自对应的丝杠螺母螺纹连接,丝杠螺母同中心地固定安装在对应的涡轮箱内的涡轮中心孔内,涡轮中心孔正下方的平台开有通孔。
平台的正上方设有支架,支架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对称地固定有两根上部横梁,卸矿斗的矿斗支撑板活动地设置在两根上部横梁的上平面上。斜槽与卸矿斗相向设置,斜槽的上端为自由端,斜槽的上端位于两根上部横梁间,斜槽中部的背面靠在移动支撑杆上,斜槽背面的下端与下部固定杆活动连接,下部固定杆的两端固定在平台的两侧。移动支撑杆的两端安装在两侧的下部横梁的移动槽中,两个下部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支座固定在平台上,两个下部横梁位于斜槽的两侧。
斜槽下端的端口处设有溜井模型。
所述的缷矿斗为上部和下部组成的整体。上部和下部间的两侧水平地设有矿斗支撑板,缷矿斗的上部为卸矿斗仓,卸矿斗仓为方筒状,缷矿斗下部的前侧为出矿口,缷矿斗下部的两侧为三角形,缷矿斗下部的后侧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0~45°;缷矿斗的前侧设有插槽,插槽活动地装有插板。
所述的支座高度为斜槽长度的1/3~1/2;
所述的斜槽侧壁设有长度测量尺。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①操作简单。本发明启动平台两侧的同步电机,通过涡轮蜗杆副带动丝杠运动以调节支架与平台之间的距离;移动设置在移动槽中的移动支撑杆,靠在支撑杆上的斜槽将向前倾或向后驱,斜槽下端与下部固定杆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改变斜槽与水平面的角度;移动放置在上部横梁上的卸矿斗,能根据矿石粒度的大小调节出矿口与斜槽之间的垂直距离,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②实用性强。溜井溜矿模拟实验是研究溜井结构和故障预测及防治的重要方法,溜井溜矿模拟实验中溜井口卸矿时矿石入井的初速度控制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数据,而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相关的技术公开,依据本发明所述的模拟溜井口缷矿时矿石入井的初速度实验装置,用于实验室内模拟溜井溜矿实验,对溜井结构的研究和溜井故障预测及防治起指导作用,故实用性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33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座
- 下一篇:减小的接触电阻的自对准接触金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