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氰氟虫腙和四氯虫酰胺的复配杀虫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3966.5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2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高乾奎;刘希玲;李波;邵彦坡;王宏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7/34 | 分类号: | A01N47/34;A01P7/04;A01N43/56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地址: | 26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氰氟虫腙 四氯虫酰胺 杀虫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杀虫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含有氰氟虫腙和四氯虫酰胺的杀虫复配组合物。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杀虫剂多存在以下缺陷:单一成分的杀虫剂,一般杀虫范围窄,防治效果差,害虫易产生抗性,进而加重对环境的污染;开发新的杀虫剂,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往往也无法跟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同时,即使是作物调整布局、不同农药轮换,其实际起到的效果也有限。不同成分的农药进行复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扩大杀虫范围,也能很好的对抗害虫抗性问题,成为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
氰氟虫腙,属于缩氨基脲类杀虫剂,主要是通过害虫取食进入其体内发生胃毒杀死害虫,触杀作用较小,无内吸作用;该药进入虫体,阻断害虫神经元轴突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不能通过轴突膜,进而抑制神经冲动使虫体过度的放松,麻痹,几个小时后,害虫即停止取食,1~3d内死亡。
四氯虫酰胺是中化集团下属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酰胺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为结合昆虫体内的鱼尼丁受体,引起虫体收缩,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对害虫防治持效期长,无交叉抗性,对有益害虫影响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杀虫效果好、药效持久的复配杀虫剂。
本发明所述的含氰氟虫腙和四氯虫酰胺的复配杀虫剂,有效成分包括氰氟虫腙和四氯虫酰胺,其中氰氟虫腙和四氯虫酰胺的重量比为1:50~50:1。
两种有效成分在复配杀虫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60%。
优选的,所述的复配杀虫剂中还包括载体和助剂,所述载体为水和/或填料,所述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或其他常规助剂。表面活性剂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其他常规助剂包括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
优选的,所述杀虫剂的剂型为悬浮剂、悬乳剂、水分散粒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虫组合物,杀虫效果好,比单独使用增效作用明显;大大降低了施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施用成本降低;同时药效持久。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采用室内生测测定该复配杀虫剂的生物活性。
室内生测对象:小菜蛾(Diamondback moth)。
室内生测的方法:实验用药采用95%氰氟虫腙和95%四氯虫酰胺原药,使用丙酮将原药溶解,配制成所需要的制剂。将洁净的甘蓝叶片用打孔器打成直径约2cm的圆片,将叶片浸入药液中,10s后取出,自然晾干后置于12孔板中,每孔放1片并接入2头饥饿4h的小菜蛾试虫,12孔板上方盖一层纸(防试虫逃逸),每一浓度处理30头左右的幼虫,并设4次重复,另用丙酮点滴30头幼虫作为对照。试验于26±1℃,相对湿度60%-80%,光暗周期14h-10h的养虫室内进行,48h后检查死亡率。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处理。求出毒力回归式、致死中浓度、相关系数等,并用孙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数。
混配制剂的联合毒力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方法表示: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TI=Σ(某药的毒力指数ATI×在混剂中该药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表1不同配比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结果
上述复配方案的共毒系数分别均大于12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的含氰氟虫腙和四氯虫酰胺的复配杀虫剂,为悬浮剂,其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氰氟虫腙1%、四氯虫酰胺50%、十二烷基磺酸钠2%、木质素磺 酸钠2%、羧甲基纤维素0.2%、硅酸镁铝0.1%、消泡剂0.1%、余量水补足。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的含氰氟虫腙和四氯虫酰胺的复配杀虫剂,为水分散粒剂,其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氰氟虫腙1.5%、四氯虫酰胺45%、木质素磺酸钠5%、聚醋酸乙烯酯5%、硫酸铵15%、余量高岭土补足。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的含氰氟虫腙和四氯虫酰胺的复配杀虫剂,为悬浮剂,其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氰氟虫腙2%、四氯虫酰胺20%、十二烷基磺酸钠2%、木质素磺酸钠2%、羧甲基纤维素0.2%、硅酸镁铝0.1%、消泡剂0.1%、余量水补足。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39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湿地水位调节阀门组
- 下一篇:仪表板线束保险丝插拔力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