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05116.9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9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韦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江南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9/06;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7403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痛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
背景技术
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或肾功能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血浆中的尿酸达到饱和,导致尿酸单钠结晶沉积在远端关节周围相对缺乏血管的组织中,这种结晶的出现可导致单关节或者多关节而造成痛苦的炎症。其症状表现为受累关节严重的疼痛、肿胀、红斑、僵硬、发热等。目前中医中药治疗的药物不多,主要有痛风定片、清热痛痹膏、六神丸等,能缓解病痛等临床症状,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效率高的中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金银花25-35份,桑枝25-35份,玉米须15-25份,车前子15-25份,白花蛇舌草 15-25份,板蓝根15-25份,鱼腥草10-20份,茯苓10-20份,萝芙木5-15份,蜈蚣5份。
本发明的原料优选配比是:金银花、桑枝各30份,玉米须、车前子、白花蛇舌草 、板蓝根各20份,鱼腥草、茯苓各15份,萝芙木10份,蜈蚣5份。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本发明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如下:
金银花:性味归经:甘、寒,归肺、心、肾、胃经;功效:通经活络、抗炎、补虚疗风、清热解毒;
桑枝:性味归经:微苦、平,归肝经;功效:祛风湿,利关节;
玉米须:性味归经: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功效:利尿消肿,平肝利胆;
车前子: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肺、脾经;功效: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
白花蛇舌草: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板蓝根: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鱼腥草:性味归经:辛、寒,归肺、大肠经;功效:利尿通淋、消痈排脓、清热解毒;
茯苓:性味归经: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萝芙木:性味归经:苦、微辛、凉;功效:清热;降压,宁神;
蜈蚣: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
本发明各组成原料药大多数具有滋肝补肾脾、活血止痛、利尿祛湿功能,上述诸药相合具有化湿泻浊、通络止痛的功效,能够抑制尿酸形成,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临床疗效标准: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治疗痛风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症状是否消失。具体疗效分以下四级: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及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治疗效率高,经三年用本发明药物治疗痛风患者28例,其中男25例,女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8岁;治愈20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6.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取金银花、桑枝各30克,玉米须、车前子、白花蛇舌草 、板蓝根各20克,鱼腥草、茯苓各15克,萝芙木10克,蜈蚣5克。将上述原料药按其重量合成一剂一剂的中药,治疗方法是,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江南,未经韦江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51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