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既有生土墙竹材抗震加固结构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5121.X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3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邹立华;张天宇;李梁峰;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生土 竹材 抗震 加固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既有生土墙竹材抗震加固结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具有重大文物价值的土构建筑遗址,如古长城、福建土楼等。这些土遗址许多分布于地震高烈度区,由于长期环境侵蚀及旅游开发等原因作用已遭到严重破坏,迫切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生土建筑土墙采用的抗震加固方式很多,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内加固,它是采用化学溶液渗透进土体,来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另一类是体外加固,如采用钢筋、钢柱或砖柱等加固。虽然这些加固方式都有效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 (1)化学加固法采用的化工试剂改变了土的性质,甚至改变了土墙的原貌,并且化学试剂不稳定,易老化,可能会加速土墙破坏;(2)体外加固法采用的加固材料与土墙的性质不匹配,主要表现为材料弹性模量相差太大,强度不能有效利用。同时结合界面薄弱,不能形成良好的整体以达到协同工作的目的;(3)现有加固方式操作繁琐,施工周期长,不够实用经济,达不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更达不到修旧如旧的加固原则。
因此,在继承与借鉴现有加固方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低成本,高性能,绿色环保的加固方式与加固材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有生土墙竹材抗震加固结构及其方法,本结构中竹材基本不增加结构自重、不改变原构件尺寸,而且价格便宜、工艺简单、施工便捷、绿色环保、修旧如旧;同时,竹材与土体能协同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一种既有生土墙竹材抗震加固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生土墙上开设若干个贯穿孔,并在贯穿孔内嵌入承压锚固装置;
(2)在墙体两侧均布若干根相对应的竹条,所述竹条穿过贯穿孔与另一侧对应的竹条一起张紧并锚固。
进一步的,如果墙体表面涂覆有粉刷面层,所述步骤(1)中的土墙需清除墙体原有的粉刷面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承压锚固装置为竹管或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的竹条由竹龄为4年的圆竹竹青劈制而成,竹青经处理后劈制成宽度为20-40mm、厚度为2-4mm的竹条 。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竹条锚固用胶材粘接或其它机械锚固。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竹条斜向布置、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3)竹条锚固好后,恢复墙体原有面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是:一种既有生土墙竹材抗震加固结构,包括若干个均布在生土墙上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贯穿孔内嵌有承压锚固装置,所述生土墙墙体两侧均布若干根相对应的竹条,所述竹条穿过贯穿孔与另一侧对应的竹条一起张紧并锚固。
进一步的,所述承压锚固装置为竹管或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竹条由竹龄为4年的圆竹竹青劈制而成,竹青经处理后劈制成宽度为20-40mm、厚度为2-4mm的竹条 。
进一步的,所述竹条锚固用胶材粘接或其它机械锚固,竹条斜向布置、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把需要加固的土墙体表面处理后,在墙体两侧张拉竹条,用该法能有效提高生土墙抗震能力及延性,由于竹条与土墙的弹性模量相近,二者可实现协同工作,另一方面竹条的抗拉强度相对较高,弥补了土墙抗拉强度较低的缺陷,同时竹条绿色环保,竹材易加工,价格便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竹条水平布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竹条斜向布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竹条与地梁连接的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生土墙体中贯穿孔、承压锚固装置及竹条布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贯穿孔,2-生土墙,3-竹条,4-地梁,5-承压锚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和4所示,一种竹条水平布置的实施方案,在生土墙2上开设两排竖直的贯穿孔1,并在贯穿孔内嵌入承压锚固装置5,墙体两侧的竹条3水平布置,墙体两侧相对应的竹条3穿过贯穿孔1张紧后并锚固,竹条3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5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检测锁芯转动方向的电子锁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滚筒洗衣机用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