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煤气脱硫和硫再生工艺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5126.2 | 申请日: | 2014-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0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原丽军;肖小华;李强;李遇春;王国鹏;杨英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K1/32 | 分类号: | C10K1/32;C10K1/34;C01B17/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脱硫 再生 工艺 装置 | ||
1.一种煤气脱硫和硫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加压机将煤气加压,进入吸收塔下部,活性炭从吸收塔顶部进入,H2S被催化氧化成S,硫被活性炭吸附,净煤气从吸收塔上部进入管网;
(2)饱和活性炭从塔底出来,经过链式运输机送往再生塔再生后,从再生塔底出来到链式运输机上送往吸收塔循环使用,氮气在加热器中升温后送往再生塔上部,加热饱和活性炭解析出气态硫,低温氮气送往再生塔下部冷却净活性炭,氮气作为载气输送硫去固态硫沉淀池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脱硫和硫再生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净煤气与助燃风机鼓入的空气在氮气加热器中燃烧加热氮气;
(2)煤气经过加压机加压到15~20kPa,从下部入口管进入到吸收塔,与自上而下的活性炭接触反应,脱除H2S后从吸收塔上部出口管进入到管网,小部分煤气送往氮气加热器参加燃烧;
(3)净活性炭用链式运输机输送到吸收塔顶部,通过顶部入口的双层旋转卸料阀分配到塔内活性炭移动床,移动床在下部的辊式给料阀作用下匀速往下移动, H2S在活性炭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S,吸附了S的饱和活性炭从塔底部出口双层旋转卸料阀出来,重力作用下掉落到链式运输机上;
(4)饱和活性炭通过链式运输机输送到再生塔顶部,依次经过入口双层旋转卸料阀、换热器、气固分离器、冷却器和出口双层旋转卸料阀;在换热器中被高温氮气加热到450~460℃,在气固分离器中解析出气态硫,在冷却器中被低温氮气冷却到120℃以下,通过链式运输机输送回吸收塔;
(5)循环用的活性炭,在进入吸收塔之前将小颗粒的炭粉利用振动筛排出,并用活性炭仓补充新的活性炭;
(6)氮气进入加热器升温至480~500℃,由再生塔换热器下部氮气入口进入换热器与饱和活性炭管壁逆流换热,换热后的氮气大部分通过换热器上部氮气出口进入加热器重新加热,经过循环风机加压再循环,小部分通过塔内氮气出口与双层风帽进入进料分配器保证塔内正压与无氧状态,并作为载气强制输送气态硫去固态硫沉淀池;
(7)氮气从再生塔冷却器氮气进口进入,大部分与活性炭管壁逆流换热,小部分通过氮气出口与双层风帽进入出料仓保证塔内正压与无氧状态,换热后的氮气通过冷却器氮气出口进入水冷式换热器重新冷却,经过循环风机加压再循环,小部分通过塔内氮气出口与双层风帽进入进料分配器保证塔内正压与无氧状态,并作为载气强制输送气态硫去固态硫沉淀池;氮气通过补氮气管道补充系统中的氮损耗;
(8)气态硫在固态硫沉淀池中冷却为硫磺,作为工艺的副产品回收利用。
3.一种煤气脱硫和硫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装置、输送装置、加热装置、硫再生装置;其中,脱硫装置包括煤气加压机、吸收塔与煤气管网管道;输送装置包括活性炭仓、振动筛、链式运输机;硫再生装置包括再生塔、氮气加热装置、氮气冷却装置与固态硫沉淀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气脱硫和硫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加热装置由氮气管道、氮气循环风机和加热器连接组成;所述氮气冷却装置由氮气管道、氮气循环风机与氮气水冷器相连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气脱硫和硫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内依次设有顶部入口、双层旋转卸料阀、活性炭移动床、辊式给料阀、塔底部出口双层旋转卸料阀,吸收塔下部设有链式运输机,链式运输机直接通往再生塔顶部,吸收塔下部设有煤气入口,吸收塔上部设有煤气出口,煤气入口、煤气出口处设有多孔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煤气脱硫和硫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塔顶部设有活性炭入口,再生塔上部设有换热器,下部设有冷却器,底部设有双层旋转卸料阀,底部的活性炭出口连接振动筛,振动筛底部设有灰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51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干扰铜套红外摄像机
- 下一篇:电磁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