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组合全显色结构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5824.2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3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周赳;张爱丹;许雅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C19/00 | 分类号: | D03C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组合 显色 结构 肌理 效果 提花 织物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纬交织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织物组合结构在满足全显色要求的同时能够表现各种肌理效果。
背景技术
传统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只是在单一的组织结构上进行设计,因此,采用传统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设计的产品在织物表面只有简单组织和肌理组织两种结构,织物只能表现单一色彩的花纹和肌理效果,采用传统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无法设计出多彩晕纹效果和肌理效果同时存在的提花织物,至今为止,也没有文献提出过将多彩晕纹效果与肌理效果结合在一起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传统的肌理效果提花织物设计方法无法将多彩晕纹效果与肌理效果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局限,填补该技术领域的空白,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多彩晕纹效果与肌理效果相结合的提花织物设计方法,该方法在特定组合全显色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织物结构的交织平衡原理,将组合全显色结构和肌理组织有效组合,设计的提花织物具备同时表现多彩晕纹和肌理效果的特点,同时,多彩晕纹和结构肌理可以在本发明技术方案限制下独立变化而相互间不受影响,设计产品满足提花织物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
本发明的实现方法和主要技术内容为:
(1)数码图案设计
设计一幅四方连续的数码图案T1,其特征是图案中具有多彩晕纹效果,根据彩色数码图案色彩特征选择基本色对图案进行色彩分层,分色图层数为偶数,其特征在于每个分色图层规格与原数码图案相同且只包含其中一个基本色的色彩信息;设计另一幅四方连续的数码图案T2,其特征是图案由有限个单色色块组成,数码图案T1和T2纵向尺寸相同,横向尺寸为整数倍关系;
(2)全显色组织设计
①选择所需的两个基本组织A和B,A和B组织相同,但具有不同的起始点,基本组织有效选择范围为原组织中的斜纹或缎纹,经、纬组织循环数相同为N,N在5到48之间,
②根据B的组织特征,对A设定全显色技术点,方法是将B的组织点反转,并向上沿经向加强1,在不破坏全显色技术点的情况下设计一组影光组织,称之为基础组织,
当M=N时,基础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2)个,
当M=1时,基础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2)+(N-3)×(N-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③根据A的组织特征,对B设定全显色技术点,方法是将A的组织点反转,并向下沿经向加强1,在不破坏全显色技术点的情况下设计一组影光组织,称之为配合组织,
当M=N时,配合组织的数目最小,为(N-2)个,
当M=1时,配合组织的数目最大,为(N-2)+(N-3)×(N-1)个,
N表示组织循环数,M为影光组织组织点加强数;
(3)肌理组织设计
①将第一个基础组织与第一个配合组织沿纬向1∶1组合,形成组合组织Z1,
②将最后一个基础组织与最后一个配合组织沿纬向1∶1组合,形成组合组织Z2,
③设计一组肌理组织,其特征是:肌理组织的经、纬组织循环数是N的整数倍,纬向最大浮长不超过Z1的最大纬浮长,经向最大经浮长不超过Z2的最大经浮长,肌理组织的经向交织次数平均每N纬在2到N/2次之间,纬向交织次数平均每N经在2到6次之间;
(4)组织替换,形成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
将T1数码图案根据基本色分色获得的分色图处理成灰度模式,各图的灰度级别不超过设计的全显色组织数目,确定灰度图像中黑到白与全显色组织中的纬面到经面组织的替代关系,并保持不变,
①将完成的分色图层中奇数层图像灰度与全显色基础组织一一替换,形成各自的单层织物结构图,
②将完成的分色图层中偶数层图像灰度与全显色配合组织一一替换,形成各自的单层织物结构图,
③将单层织物结构图按相同起始位置沿纬向1∶1进行组合,得到具有多彩晕纹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1;
(5)组织替换,形成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
将T2数码图案的各个单色与设计所得的肌理组织一一替换,得到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2;
(6)多彩晕纹效果的织物结构图与肌理效果的织物结构图的组合
将ZT2的织物肌理结构边缘加上一个循环的平纹包边,叠加到ZT1上,并替换原有结构,形成既有多彩晕纹效果又有肌理效果的提花织物结构图ZT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58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滑爽型牛仔面料
- 下一篇:结构紧凑的脆性纤维自动平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