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简化直通连接的校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05935.3 | 申请日: | 2014-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4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庄志远;郭永瑞;李树彪;刘丹;袁国平;赵立军;李明太;杨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端 矢量 网络分析 简化 直通 连接 校准 方法 | ||
1.一种多端口矢量网络分析仪简化直通连接的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全部端口,利用标准的开路、短路、负载校准件对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单端口校准,获取该端口的单端口误差系数,包括方向性误差系数、源匹配误差系数和反射跟踪误差系数;
步骤(二),利用直通件或适配器连接需测量的两端口,进行直通测量,获取传输跟踪误差系数和负载匹配误差系数;
步骤(三),利用步骤(一)中获得的单端口误差系数和步骤(二)中直通测量获取的传输跟踪误差系数和负载匹配误差系数,计算隐含直通的传输误差系数,具体为:
测得1、2、3端口的单端口误差系数,及1、2和1、3端口的传输跟踪误差系数和负载匹配误差系数,计算2、3端口的传输跟踪误差系数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进行8项误差模型的传输跟踪误差系数到12项误差模型的转换过程:
其中:
ED=e00 (3)
ES=e11 (4)
ER=e01e10 (5)
上述公式中,E代表12项误差系数;E′代表8项误差系数;下标代表误差系数类型:D为方向性误差,S为源匹配误差,R为反射跟踪误差,T为传输跟踪误差,L为负载匹配误差;括号内的第一个数字代表接收端口,第二个数字代表源端口;Γ为中间模型的补充测量项;
相同接收端口的中间补充测量项相同,
由公式(1)可得,
即,相同接收端口对应的负载匹配误差系数相同;
步骤(b),利用公式(1),由已知12项误差模型参数获得中间补充测量项Γ:
步骤(c),利用公式(2),将已知12项误差模型的ET换算到8项误差模型的E′T:
E′T(3,1)=ET(3,1)-ET(3,1)ED(3,3)Γ(3,1) (11)
E′T(1,2)=ET(1,2)-ET(1,2)ED(1,1)Γ(1,2) (12)
步骤(d),8项误差模型误差系数间存在如下关系:
根据已知8项误差模型的E′T得到隐含直通的传输误差系数E′T:
步骤(e),再一次利用公式(2),最终由求得的E′T(3,2)转化为12项误差模型的传输跟踪误差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59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