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侧壁后浇带封堵方法及所用的封堵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410206183.2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1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辉;吴智开;邓远洋;肖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侧壁 后浇带 封堵 方法 所用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室侧壁后浇带封堵方法及所用的封堵钢板,属于地下室侧壁后浇带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场施工进度需求,地下室侧壁部位土方回填需要尽快进行,但由于地下室侧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时间未达到42天的龄期,故需对侧壁后浇带部位进行封堵。
传统的封堵做法是砌砖进行封堵,然后再砖墙外侧施工防水后进行土方回填。传统的封堵方法,施工比较麻烦,投入的劳动力和材料均较多,所用工期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室侧壁后浇带封堵方法及所用的封堵钢板,以简化地下室侧壁后浇带的封堵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地下室侧壁后浇带封堵方法为,该方法采用钢板进行封堵;先制作一块宽度大于地下室侧壁后浇带宽度的封堵钢板,封堵钢板的两侧边分别钻有一列固定孔,封堵钢板的顶端设有吊环,通过吊车将封堵钢板吊至后浇带外侧,用膨胀螺栓将封堵钢板固定在后浇带两侧的剪力墙上,再在封堵钢板外表面施工防水层;然后进行土方回填;待后浇带两侧剪力墙混凝土达到龄期后,再在地下室内单侧支模进行混凝土浇筑。
前述方法中,所述封堵钢板与剪力墙的搭接宽度为250mm,固定孔距封堵钢板侧边为100mm,固定孔的竖向间距为500mm, 固定孔直径为10mm。
前述方法中,所述封堵钢板一面居中焊有两排直径为25mm的定位钢筋,排间距为500mm。
前述方法中,所述防水层采用防水卷材粘贴在封堵钢板外表面。
用于上述方法中的本发明的一种封堵钢板为,所述封堵钢板厚度为3-5mm,封堵钢板的宽度大于地下室侧壁后浇带宽度500mm,封堵钢板长度与地下室剪力墙高度相同,封堵钢板顶部设有吊环;距封堵钢板两侧边100mm处分别设有一列直径为10mm的固定孔,固定孔的竖向间距为500mm。
前述封堵钢板中,所述封堵钢板内侧面居中位置设有两条直径为25mm的竖向钢筋,两条竖向钢筋之间距离为500mm。
前述封堵钢板中,所述竖向钢筋由多段短钢筋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钢板封堵技术,可以减少现场劳动力及材料的投入;钢板上焊接钢筋采用废弃钢筋,属于废物利用;且钢板加工及安装方法简便,一条后浇带钢板加工及安装只需半天时间,节约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2是封堵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封堵钢板,2-后浇带,3-剪力墙,4-吊环,5-固定孔,6-竖向钢筋,7-水平筋,8-回填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种地下室侧壁后浇带封堵方法为,该方法采用钢板进行封堵;先制作一块宽度大于地下室侧壁后浇带宽度的封堵钢板,封堵钢板的两侧边分别钻有一列固定孔,封堵钢板的顶端设有吊环,通过吊车将封堵钢板吊至后浇带外侧,用膨胀螺栓将封堵钢板固定在后浇带两侧的剪力墙上,再在封堵钢板外表面施工防水层;然后进行土方回填;待后浇带两侧剪力墙混凝土达到龄期后,再在地下室内单侧支模进行混凝土浇筑;所述封堵钢板与剪力墙的搭接宽度为250mm,固定孔距封堵钢板侧边为100mm,固定孔的竖向间距为500mm, 固定孔直径为10mm;所述封堵钢板一面居中焊有两排直径为25mm的定位钢筋,排间距为500mm;所述防水层采用防水卷材粘贴在封堵钢板外表面。
根据上述方法构建、并用于上述方法的本发明的一种封堵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封堵钢板1厚度为3-5mm,封堵钢板的宽度大于地下室侧壁后浇带2宽度500mm,封堵钢板长度与地下室剪力墙3高度相同,封堵钢板顶部设有吊环4;距封堵钢板两侧边100mm处分别设有一列直径为10mm的固定孔5,固定孔的竖向间距为500mm。
在上述封堵钢板1内侧面居中位置设有两条直径为25mm的竖向钢筋6,两条竖向钢筋之间距离为5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6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振动沉桩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结构的垫层及铺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