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梯升降运行滚轮润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206427.7 | 申请日: | 2014-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16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含山县众力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7/12 | 分类号: | B66B7/12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8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升降 运行 滚轮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升降运行滚轮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电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电梯在正常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故障,而且在使用久了之后电梯在升降运行的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些卡顿的现象,造成这种卡顿的原因一般都是运行电机或运行滚轮处运行不畅造成的,而正常的电梯在运行滚路处又没有润滑设施,这样就增加了电梯的维修几率,不便于电梯关键部位的润滑,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设计合理、润滑持续有效,便于随时进行更换和维修的电梯升降运行滚轮润滑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梯升降运行滚轮润滑装置,包括支撑架、润滑轮、润滑油箱和引流管道,所述润滑轮安装在支撑架的前方,润滑轮与支撑架之间安装设置有轴承,在支撑架的顶端安装有润滑油箱,所述润滑油箱为透明结构,在润滑油箱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道,所述引流管道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支撑架上,引流管道的末端管口延伸设置在润滑轮的正上方。
在进行润滑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将润滑轮安装设置在电梯运行滚轮的侧下方,使电梯的运行滚轮与润滑轮相互接触,然后将润滑轮进行固定,固定好后开始往润滑箱内部灌装润滑油,然后打开引流管道,这样润滑油就会在引流管道的作用下直接流到润滑轮上,然后再运行滚轮进行转动的时候润滑轮也会被带动着一起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润滑轮上的润滑油就会被均匀的涂在运行滚轮的表面,这样就能对运行滚轮进行润滑使其运行更加顺畅,并且将润滑油箱设置成透明结构这也是为了方便对润滑油的添加,能够使润滑更加持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结构设计合理、润滑持续有效,便于随时进行更换和维修,有益于提高润滑的效率和延长润滑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架;2-润滑轮;3-润滑油箱;4-引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升降运行滚轮润滑装置,包括支撑架1、润滑轮2、润滑油箱3和引流管道4,所述润滑轮2安装在支撑架1的前方,润滑轮2与支撑架1之间安装设置有轴承,在支撑架1的顶端安装有润滑油箱3,所述润滑油箱3为透明结构,在润滑油箱3的底部安装有引流管道4,所述引流管道4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支撑架1上,引流管道4的末端管口延伸设置在润滑轮2的正上方。
在进行润滑工作的时候首先需要将润滑轮2安装设置在电梯运行滚轮的侧下方,使电梯的运行滚轮与润滑轮2相互接触,然后将润滑轮2进行固定,固定好后开始往润滑油箱3内部灌装润滑油,然后打开引流管道4,这样润滑油就会在引流管道4的作用下直接流到润滑轮2上,然后再运行滚轮进行转动的时候润滑轮2也会被带动着一起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润滑轮2上的润滑油就会被均匀的涂在运行滚轮的表面,这样就能对运行滚轮进行润滑使其运行更加顺畅,并且将润滑油箱3设置成透明结构这也是为了方便对润滑油的添加,能够使润滑更加持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含山县众力铸造有限公司,未经含山县众力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6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