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板驱动电路及面板驱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206832.9 申请日: 2014-05-15
公开(公告)号: CN103956142A 公开(公告)日: 2014-07-30
发明(设计)人: 徐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9G3/32 分类号: G09G3/32
代理公司: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代理人: 林才桂
地址: 518132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面板 驱动 电路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及面板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AMOLED(Active 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面板)具有亮度高、色域广、视角宽、响应快、体积小等优点。通常,采用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技术制造AMOLED驱动电路。AMOLED的发光器件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在AMOLED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当有电流流过发光器件OLED时,OLED发光。

目前,AMOLED驱动电路通常采用传统的2T1C电路,请参阅图1,为传统的AMOLED面板驱动电路2T1C。包括:扫描控制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2’)、存储电容(C1’)、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还包括扫描控制端(Scan n’)、数据信号端(Data n’)、及电源电压输入端(Vdd’);所述扫描控制晶体管(T1’)包括第一栅极(g1’)、第一源极(s1’)、及第一漏极(d1’),所述驱动晶体管(T2’)包括第二栅极(g2’)、第二源极(s2’)、及第二漏极(d2’);所述第一栅极(g1’)电性连接于扫描控制端(Scan n’),所述第一源极(s1’)电性连接于数据信号端(Data n’),所述第一漏极(d1’)电性连接于第二栅极(g2’)与存储电容(C1’)的上极板;所述存储电容(C1’)的下极板接地(GND’);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阳极电性连接于电源电压输入端(Vd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阴极电性连接于第二源极(s2’);所述第二漏极(d2’)接地(GND’)。所述驱动晶体管(T2’)用于确定AMOLED面板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流,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用于响应驱动电流而发光显示;所述存储电容(C1’)主要是存储数据信号端(Data n’)输出的灰阶(Gray Scale)电压信号,所述驱动晶体管(T2’)的驱动电流大小由存储电容(C1’)中存储的灰阶电压大小决定,AMOLED的亮度取决于所述驱动晶体管(T2’)的驱动电流大小;所述扫描控制晶体管(T1’)与驱动晶体管(T2’)均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

但是,一方面由于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会随着工作时间而漂移,从而导致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扫描控制晶体管(T1’)的泄漏电流的存在,使得存储电容(C1’)的电压不稳定,从而也导致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发光不稳定。而且,由于各个像素的驱动晶体管(T2’)的阈值电压的漂移不同,增大或减小,使得各个像素间的发光不均匀。因此,传统的两个晶体管一个电容2T1C的像素驱动电路已经不适合高质量的AMOLED的显示。

AMOLED不同于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CD,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之处在于两点:第一点是TFT-LCD为被动发光,主要是靠调节背光亮度来显示画面,而AMOLED为主动发光;第二点是TFT-LCD为电压驱动,而AMOLED为电流驱动,因此,AMOLED对TFT的稳定性要求更高。

目前,由于LTPS技术尚不够成熟,通过LTPS技术制造出的TFT的阈值电压Vth均匀性很差,并且存在漂移,导致流经OLED驱动电流的不均匀,从而降低了AMOLED亮度的均匀性。由于AMOLED属于电流驱动,OLED的亮度由电流大小决定,电流越大亮度越高,但一直处于高亮度工作模式下,其寿命会大大降低。另外,AMOLED背板的良率仍然很低,OLED发光材料的寿命和色彩稳定度也不理想,因此,AMOLED的量产性尚不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驱动电路和面板驱动方法,可以降低AMOLED的驱动功耗,延长AMOLED的使用寿命,并增强显示画面质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206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